多数血管损伤以其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可有出血、休克、伤口血肿或者远端组织和肢体缺血的等表现,少数患者亦可无明显的症状,未被引起注意,从而失去及时处理的机会,以致后期发生损伤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慢性疾患时,才给予正确诊断和治疗。这种病例在血管损伤患者中约占5%。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有明显异常应尽早去医院查明原因,接受治疗。
血管损伤的病因:
1、暴力损伤:任何外来直接或间接暴力侵袭血管,均可能发生开放性或闭合性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的病因复杂,因而分类也不一致,按作用力情况而言,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2、锐性损伤和钝性损伤:按致伤因素可分为锐性损伤和钝性损伤;按损伤血管的连续性可分为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和血管挫伤。按血管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型损伤,当然,无论哪种分类都不能完全地概括其血管损伤的全貌。
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在血管损伤中,作用力不同,其血管损伤情况各异,血管损伤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致使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锐性损伤可造成血管的完全或部分断裂,以出血为主,钝性损伤可造成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血栓,以阻塞性改变为主。
(1)动脉痉挛:多数由钝性暴力或高速子弹(600m/s)引起的成腔效应,使得交感神经网受刺激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发生长节段的长时间的动脉痉挛,如果其侧支循环不充分,亦可造成肢体的缺血甚至坏死。
(2)动脉挫伤:多由钝性暴力所致,常见骨折,关节脱位或加速—减速的切应力造成,血管内膜,中膜对于过度伸展,牵拉,扭曲的耐力差致使内中膜首先破裂造成动脉管壁的广泛血肿,断裂动脉内膜脱入管腔内形成血栓。
(3)动脉部分断裂:多为锐器由血管外壁刺入或医源性插管造成血管部分断裂,其病理改变与完全断裂不同,部分断裂的动脉不能完全回缩入周围组织,且动脉的回缩扩大了裂口,出血更为严重,如果有通向体外或体腔的直接通路,发生严重的大出血,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出血自动停止的可能性小或经短时间内停止后再出血,有时卷曲的内膜片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覆盖裂口处,又由于其他动脉壁保持完整性,故此,有20%左右远端的脉搏可继续存在,由此,可掩盖动脉损伤的本质。
2、血管损伤的部位及频度:血管损伤多见于20~40岁男性,四肢血管损伤的发生频度在周身血管损伤中占首位,且容易致残,Moris 1964年总结891例和平时期动脉损伤部位频度,四肢动脉占80%左右,胸腹部大血管损伤病死率高,抢救困难,其损伤的频度则以左锁骨下动脉分叉稍下方的降主动脉为多见,Parmley 1959年报道275例大动脉的损伤,左锁骨下动脉分叉稍下方的降主动脉损伤占45%,很多情况下动静脉同时合并损伤,且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
2014-12-03 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