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用力呼吸、吞咽动作过多、咀嚼过度,可使腭帆张肌等司理咽鼓管开放的肌肉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或强直收缩状态,也可引起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导致咽鼓管闭合功能不良。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从根本上预防此病的发生。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预防:
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对于有感冒的患者应尽早治疗,避免感染浸及咽鼓管诱发本病。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全身慢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
2、调理情志,勿过度紧张、疲劳。
3、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4、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6、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7、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咽鼓管的作用: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当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时,有利于鼓膜及听骨链的振动,维持正常听力。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的功能由咽鼓管完成。咽鼓管骨部管腔为开放性的;但软骨部具有弹性,一般处于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哈欠、咀嚼或打喷嚏时,通过其周围的肌肉收缩作瞬间开放,外界大气得以进入鼓室。
2、引流中耳分泌物:鼓室及咽鼓管粘膜所产生的粘液,可卵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不断地向鼻咽排出。
3、防止逆行性感染:咽鼓管平时处于闭合状态,仅在吞咽等的瞬间才开放,来自鼻腔的温暖、洁净、潮湿的空气在鼻咽与口咽隔离的瞬间经过一个无菌区——咽鼓管再进入中耳。咽鼓管软骨部的粘膜皱襞具有活瓣作用,加上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可防止鼻咽的液体、异物等进入鼓室。
2014-12-03 09: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