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是由咽鼓周围脂肪组织消失或其他原因可导致其异常开放,使患者听到与呼吸节律同步的耳鸣声。检查者亦可通过听诊管在外耳道听到上述呼吸音,并可观察到鼓膜随呼吸而内外扑动。这种患者可有耳内阻塞感和自听感增强。平卧时,由于头部血管充血常使耳鸣减轻或消失,起立后耳鸣又出现。以下内容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检查项目:

      1、鼓膜检查:鼓膜正常或稍菲薄。深呼吸时可见鼓膜随呼吸运动而扇动,吸气时向内凹陷,呼气时向外隆凸。请病人捏鼻、闭口鼓气时,鼓膜扇动更为明显。

      2、听诊器检查:将管状听诊器置于患耳之外耳道内,检查者可从听诊器另一端听到患者呼吸时耳内的气流声。

      3、听力学测试:纯音听力图正常或有轻度传导性聋。咽鼓管功能测定,鼓膜声顺值增大,鼓室压曲线为超限形,声导抗图曲线呈锯齿状。

      4、后鼻孔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如咽鼓管粘连、咽鼓管圆枕变厚,咽口明显扩大,则可作为本病的诊断参考。但一般情况下,检查时均无特殊发现。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依据:

      1、多见于体重迅速下降的患者,鼻咽癌放疗后及鼻咽萎缩者亦可引起。

      2、有自声增强、耳鸣、耳胀满感症状,弯腰低头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3、常见鼓膜随呼吸内外扇动,咽鼓管隆突变薄或其周围有瘢痕。

      4、纯音测听示听力正常或轻度传音性聋,声导抗图曲线呈锯齿状。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症状与体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本病需要与分泌性中耳炎相鉴别,因其可引起耳闷、耳内胀满感,自昕增强等与分泌性中耳炎相似的症状。但与呼吸节律一致的低音调耳鸣却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并注意观察鼓膜的异常扇动,两者鉴别不难。

      本病迎合咽鼓管炎相鉴别,咽鼓管炎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为常见。感染后患者可出现闭塞、耳鸣、听力下降等表现,分泌物检查可见用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咽鼓管开开口充血、红肿、以及脓性分泌物。根据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检查可进行区分。

    2014-12-03 09:11:35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