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高原脑水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原脑水肿患者若在昏迷前期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病人在几小时内转入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丧失,发绀明显,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发生抽搐,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严重昏迷者,可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肺水肿和严重感染等。因此,需尽早查明病因并加以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一、病因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专家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二、发病机制

      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活跃的耗氧者,100g脑组织每分钟耗氧量为3.5ml,几乎是肌肉所需量的20~25倍,当人体暴露于低氧环境时,虽然吸入气氧分压明显降低,但机体对低氧进行内在自身调节,使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传递和氧利用率仍维持正常水平,脑组织一般不发生缺氧性损伤,在急性缺氧下,脑循环的变化与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组织代谢水平的高低等有关,Siesjo指出当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至30mmHg时,脑循环开始障碍,脑组织代谢紊乱,高原脑水肿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变化是缺氧引起的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肿胀。

      1、脑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细胞毒性水肿系指脑组织缺血性和(或)缺氧性损伤引起的脑细胞内水肿,致使大脑功能严重障碍,病人可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量剧增等;脑CT和MRI检查表现为大脑灰质水肿,细胞毒性水肿主要是由严重缺氧引起的脑细胞能量不足,从而导致离子泵功能减弱,钠在细胞内潴留。

      2、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是因毛细血管压升高引起的血-脑屏障机械性损伤而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致液体渗出血管壁外而进入脑间质,发生脑间质的水肿,病人脑压可升高,脑MRI检查表现为大脑白质水肿。

      3、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现代研究表明,当组织缺氧和(或)缺血时,受伤部位有很多新的血管生长(vascular growth),又称为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学说在近代医学研究领域受人关注,特别是在肿瘤,烧伤,心肌病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管新生是受各种肽类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或趋化而致,这些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肿瘤血管新生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白介素-8(interleukin-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

    2014-12-01 09:53:35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