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阴茎珍珠样丘疹病的发病原因

      发生在男子阴茎龟头上的珍珠状丘疹并非罕见,近年来,随着尖锐湿疣患病率的升高,渐被人们所重视。临床上两者易混淆,造成病人心理负担或恐惧。阴茎珍珠样丘疹病发病原因很复杂,根据专家于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现对发病原因做一分析,以便患者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此病。

      阴茎珍珠样丘疹病的病因:

      本病可能为生理发育上的变异,既不是肿瘤,也不是性病。临床表现为白色、肤色或淡红色丘疹,互不融合,沿龟头后缘冠状沟排列一行或数行。俗称“龟头珍珠垢”。在医学上,将它命名为珍珠状阴茎丘疹病。医学专家经过做病理切片已经证实,其结构是正常的结缔组织增生。

      病因尚未明确,论断主要靠皮疹分布的部位和形态。本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也不需要治疗。常常有男性青年他们忧心忡忡,有的担心长了肿瘤,有的害怕得了性病。在性医学咨询信中,询问该病变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描述得非常具体:皮疹小米粒大小,与周围皮肤颜色相似,不痛不痒,虽然对排尿、性生活均无影响,但心理压力却非常大。本病对健康和阴茎的生理功能没有任何影响。患有本症的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疾病,从恐惧和忧虑中解脱出来。

      有学者认为本病症属于一种生理发育的异常。也有学者认为与包皮过长有关,如陈雪等调查发现男性青年中包皮过长者阴茎珍珠状丘疹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包皮正常者。还有学者认为该病症可能与HPV感染有关,但Ferenczy等和张开金等检测了病变组织中HPV,结果无HPV。作者观察认为患者包皮过长、局部卫生状况差、冠状沟分泌物及污垢的长期刺激或其他因素如感染等引起的局部红肿等炎性反应可能是造成本病症的直接原因。

      阴茎珍珠样丘疹病的发病率:

      阴茎珍珠状丘疹的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国外报道在正常男性人群中本病症为8.3%-30.1%。国内陈凤岗等调查在239例男性(不包括包茎与性病患者)中发现159例,发病率为66.53%。张开金等在917例中发现220例,发病率为24%。陈雪等在2037名婚前体检的男性青年中发现786例,发病率为37.92%。作者在性病门诊中调查276例,发现109例,发病率为39.49%。这些调查结果均表明阴茎珍珠状丘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2014-11-25 18:45:05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