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拉沙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拉沙病毒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病毒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出现咽炎症状。导致多器官损伤的主要机制为病毒直接作用,以肝损伤最常见。出血原因主要为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丧失所致。
该病潜伏期7~l0天,并且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第2~4周进入恢复期。
2014-11-24 17: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