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新生儿湿肺的病因

      新生儿湿肺(born)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第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type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生后出现短暂性气促,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羊水吸入综合征稍相似,但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其症状很快消失,预后良好,1966年Avery首次叙述此症。近年来国内亦时有报道。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导致此病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湿肺病因:

      本症与肺内的液体增加及肺淋巴引流不足有关,为一种暂时性呼吸功能不全。正常胎儿出生前肺泡内含液体约30ml,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通过狭窄的产道,当头部娩出而胸廓受挤压时约有1/2~2/3的肺泡液被挤出体外。

      开始呼吸后,空气进入肺泡,剩下的肺泡液即被肺泡壁毛细血管所吸收。如肺泡内及间质内液体多,吸收延迟,或有液体运转困难,以致出生24小时内肺泡存留较多液体而影响气体交换,出现呼吸困难,再加上转运功能不全,这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常多见于剖宫产儿,因其肺泡液未被挤出;亦多见于吸入过多羊水窒息儿。

      新生儿湿肺发病机制:

      新生儿湿肺是由于早扎脐带,减少胎盘输血引起的。程度轻的就是湿肺,严重的就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胎盘输血导致心钠素大量分泌,首先血浆中水钠立即被排泄,造成血浆浓缩、胶体渗透压升高(白蛋白没变而水钠减少),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毛细血管外水液进入血管,从而将肺泡及间质体液析出。

      胎盘输血完成时新生儿血容量约125ml/kg,心钠素作用后4小时血容量降至约90ml/kg,以新生儿平均体重3.5kg计算,心钠素排泄掉的血浆中水钠也达约120ml,这还是包括了4小时内已经从毛细血管外吸收入血管的体液。

      胎儿肺泡内体液约30ml,经产道挤压出约一半,出生后还剩约15ml。因此升高了胶体渗透压的血浆吸收肺内这点体液,至少理论上讲绰绰有余。

      事实上,浓缩的血浆要吸收全身所有组织器官中的多余水液,比如脑、胃肠、肝、脾、肌肉等等。

      当早扎脐带,减少大量胎盘输血以后,心钠素分泌及功能受到部分抑制,血浆中水钠排泄减少,血液浓缩被抑制,胶体渗透压升高不明显,这导致肺内体液被毛细血管吸收的过程受阻。从而导致肺内体液残留,这就是湿肺。

    2014-11-24 09:14:40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