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引起太阳病的原因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其常见病因有以下两种类型。

      太阳病的病因: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屑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

      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太阳病的病理性质:

      汗腺的开闭,是受体温调节中枢节制的。在生理状况中,冷感发生于肌肉收缩颤抖;肌收缩颤抖又产生体温,亦发生冷感。如打喷嚏或小便时的肌收缩颤抖中有冷的感觉。这可以证明:肌收缩与冷感是同时伴随而来的东西。在太阳病中,发热恶寒汗不出则颤抖,颤抖越强则发热越高,恶寒越甚;若发热次一等,颤抖亦弱一等,恶寒也轻一等。发热恶寒所以是表病的阳性过程,正因为它是在体表组织部位发生的功能亢进的抗御反应。

      在太阳病中,脉浮、发热恶寒、头项强疼是一个整体,不是孤立的东西。唯有脉浮才能使体表组织血流增加,唯其体表组织血流增加才可能发热,唯其体表血流充足才有可能使其代谢增高。这一切都是适应对生物病原体进行抗御的需要而动员的。由于抗御过程中体温的调节,病理物质的代谢,都需要通过汗腺的生理功能来完成。

      这一系列反应——脉之浮象,体表之发热恶寒,肌之颤抖,汗腺之调节代谢,都是体表组织的抗御反应,所以太阳病位为表。由于太阳病中,脉的浮象,是在循环功能强盛和体液充足的生理条件上发生的,发热恶寒是功能亢进、代谢增高的表现,所以太阳病的病理性质是阳性的,也就是表病的阳性过程。

    2014-11-21 09: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