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太阳病的预防及分类

      太阳病是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疾病了,并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患者病发时常会感觉头疼、发热等症状。因此,只有尽早预防,才可免遭其害。

      太阳病的预防:

      1、太阳伤寒证:为寒邪袭表,正阳被郁,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治宜辛温发汗,方用麻黄汤。

      2、太阳中风证:为外感风邪后,营卫不和所表现的证候。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3、太阳蓄水证:为太阳经邪气影响膀胱腑气,气化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证见发汗,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治宜通阳行水,方用五苓散。

      4、太阳蓄血证:为太阳随经热邪与瘀血结于下焦所表现的证候。证见少腹急结或硬满,精神如狂,甚则发狂,小便自利。治宜泻热破结,方用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

      太阳病的两种分类:

      1、太阳伤寒证:本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寒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脉浮紧,或头痛项强,骨节酸楚,或咳,或喘,舌苔薄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寒主收引,人体腠理致密,营阴郁滞故无汗;病在表故脉浮,紧脉表示感受寒邪较重,由于发热还可见数脉;寒邪主收引,经脉不利测头痛项强度节酸楚;风寒之邪影响到肺,肺气不利则咳喘,苔薄白为感受风寒之象。

      2、太阳中风证:本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风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脉浮缓,或头痛,身疼,腰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恶寒与恶风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风性疏泄,人体腠理疏松,营阴内守功能减弱则汗出;病在表,故脉象表现为浮,缓是与紧相对而言,较为和缓,还可以出现浮弱脉,由于有发热还可以出现数脉;寒邪主收引,经脉不利,则头痛,身疼,腰痛;风寒之邪影响到肺,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塞,流清涕;苔薄白为感受风寒之象。

    2014-11-21 09:56:59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