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是一类寄生于人体尿道黏膜,导致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细菌。可引发很多疾病如淋病,淋病是常见的传性疾病,若及时治疗淋球菌感染,能有效控制淋病的传播蔓延。治疗方法如下。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以下几类抗生素对淋球菌感染进行治疗:
1、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克肟治疗淋病,包括PPNG及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所致的感染均高度有效。国外研究表明,头孢曲松250mg肌内注射后24h即可清除泌尿生殖道(尿液、尿道黏膜及精液)中的淋球菌,头孢曲松125mg单次肌内注射亦可在血液中维持高效的杀菌浓度,可治愈99.1%的泌尿生殖道和肛门直肠无合并症淋球菌感染。头孢曲松的优点是血浆半衰期长,副作用少且轻微,可安全地用于妊娠妇女及新生儿。
此外,头孢曲松治疗咽部淋球菌感染疗效高,对杜克雷嗜血杆菌有杀灭作用,有抗梅毒螺旋体的作用,对可能合并存在的潜伏梅毒有一定疗效,对耐大观霉素的菌株有效。但极少数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过敏现象。头孢菌素静注治疗方案被推荐为用于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I)的初始治疗。当通过非培养法在黏膜部位检测到淋病时,这一疗法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淋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已见报道,临床上监测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显得十分重要。
2、大观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广谱抗菌活性,它主要或专门用于治疗淋病。大观霉素2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对泌尿生殖道和肛门直肠无合并症淋球菌包括PPNG感染非常有效,治愈率达98.2%。大观霉素一般无过敏现象,注射前不需皮试。其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可用于妊娠妇女。
当患者对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不能用头孢菌素,或患者禁用喹诺酮(肝肾功能障碍、妊娠、儿童及小于18岁青少年)时,大观霉素为合适的药物。国外有作者对推荐用于治疗妊娠期淋病的三种药物(青霉素、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进行了对比研究。但对咽部淋球菌感染的疗效欠佳,一般不主张应用于咽部淋球菌感染。
3、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发挥作用,对淋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且能口服,应用方便。因其对儿童骨骼发育有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18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禁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被多个国家用作为淋病的一线治疗药物。新一代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嗪酸对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用量0.4g,一次口服,对急性无合并症尿道炎、宫颈炎有效。但喹诺酮类耐药性近年来正快速增加,在我国及其他东南亚地区淋球菌出现了很高的耐药率,甚至在西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不再有效。
4、阿奇霉素:一种半合成的新型15员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组织分布广泛,细胞内浓度高,半衰期长,对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等有抗菌活性。WHO在2001年性传播感染处理指南中将阿奇霉素纳入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阿奇霉素治疗淋球菌感染的有效剂量为2g,单次口服。1g剂量不足以清除体内的淋球菌且易诱导产生耐药性。阿齐霉素2 g可有效治疗无并发症的淋球菌感染,但要在特殊情况下限制性地使用,以避免出现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菌。近年来阿奇霉素在拉丁美洲某些国家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已有报道在这些地区发现淋球菌对阿奇霉素敏感性下降(16%~72%)并出现耐药(14%)。
2014-11-21 09: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