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主要就是指小儿大便不成形或者是大便稀薄,甚至是呈水样便,排便的次数与正常时候相比明显增多。严重者会导致肠胃失衡,脾胃失和,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日常发现小儿出现该病的症状时还需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为了方便大家对小儿泄泻的诊断方法有所了解,下面就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一、检查
1、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粪便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用于检查各种有形成分,如细胞、寄生虫、结晶、细菌、真菌。是利用显微镜对人体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细胞和人体组织等进行分析判断,来诊断人体疾病的方法。
2、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二、鉴别
小儿泄泻应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大便失禁相鉴别: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
有作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陷者也不少见。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 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2014-11-20 16: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