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耳疔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耳疔常生于外耳道,是以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状如粟粒或椒目,耳痛较剧为主要表现的疔疮。该病不但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提早做好预防,避免受到此病的侵害。为了方便大家对耳疔的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下面就由专家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吧。

      专家介绍,耳疔多因挖耳损伤耳道肌肤,或因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以致风热湿邪乘机侵袭,与气血相搏,结聚于耳道肌肤而形成耳疔。由于风热邪毒外袭,引动肝经火热,邪热搏结,循经上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致耳道红肿疼痛。

      一般患者在患病后耳部疼痛较剧烈,甚则张口、咀嚼及牵拉耳郭、压迫耳屏时疼痛剧烈。耳疔严重时可波及耳后,以致耳后红肿,耳后沟变浅,甚则耳郭被推向外前方,因而与耳根毒相似;但耳根毒为脓耳变症,有脓耳病史及症状,X线乳突照片可协助诊断。检查见外耳道有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或有脓头。

      一、耳疔的预防措施:

      1、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疔肿已溃,应经常清除脓液;睡眠时患耳向下,以利脓液排出,但注意局部不能受压。

      2、忌食辛辣炙爝及腥荤发物,多吃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避免污水入耳。游泳前可用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堵塞于外耳道口,以防污水入耳;如有水灌入,应外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以免污水浸渍而致病。

      二、耳疔的防治措施:

      耳疔是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中医根据部位有眉心疔、鼻疔、唇疔、蛇头疔及足底疔等不同名称。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为主。耳疔的外治法:

      1、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患侧耳前、耳后。

      2、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用开水调成糊状,涂搽于外耳道红肿处;也可用鱼石脂软膏敷于外耳道患处。

      3、耳前、后淋巴结肿大疼痛者,用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调水外搽。

      4、耳疔成脓者,可切开排脓,或用针挑破脓头,排出脓血后敷黄连膏。

    2014-11-20 15:21:31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