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可遗传的疾病,一旦发病很难**。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病的发生,孕妇在产前可做如下检查进行预防。
产前检查预防软骨发育不全
1.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获取纯胎儿血标本,再从胎儿血中提取DNA,其灵敏度和准确性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因系有创性的产前诊断方法,故不宜作疾病筛查用,一般对有家族史或经影象学检查高度怀疑软骨发育不全而需基因诊断确诊的胎儿采用此方法较能为孕妇及家属所接受。提高脐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是此项技术的关键。
2.绒毛活检术
多数学者主张在妊娠8周后进行,过早胎盘绒毛太薄,超声下难以与包绕它的蜕膜组织区分开,且不易取得绒毛组织,有报道认为过早绒毛活检有导致胎儿肢端发育障碍的风险。采取5mg绒毛即可用来进行DNA分析,活检有经腹和经宫颈两种方式。Antoniadi等用此方法对包括软骨发育不全在内的多种遗传病进行了基因诊断,并认为如果操作规范这是避免来源母体DNA污染标本较好的方法。
3.母体血中富集胎儿DNA
从1997年学者们在怀男胎的母体血浆或血清中发现存在胎儿DNA以来,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一直是遗传病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主要思路与探索途径。Hiroshi等用此方法尝试对软骨发育不全进行基因诊断取得了成功。然而胎儿细胞的富集效率低和母体背景过高影响了胎儿特异等位基因的检测,使其难以成为临床实用的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检测方法。
4.胚外体腔穿刺术
是指于孕早期,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刺入孕囊内的胚外体腔,抽吸液体用作产前诊断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此项技术最早可在孕6周进行,是目前可以开展的较早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自1993年,Jurkovic首次尝试用于产前诊断以来,此项技术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于有家族史的孕妇应尽早进行基因诊断,胚外体腔穿刺应是采集胎儿DNA较好的方式。孙路明等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后认为,胚外体腔穿刺术是安全的,但若要正式用于临床,其远期安全性尚需进一步**。
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止措施。因为大多数病例是由未患病父母发生了完全不能预测的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病成人进行选择性生育,另外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婴儿如未夭折,成年后可以胜任各种工作,预后良好。
2014-11-20 10: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