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结肠黑变病症状表现及并发症

      结肠黑变病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

      一、结肠黑变病的症状表现

      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含有脂褐素物质以致肠黏膜色素沉着的非炎症疾病,检出率在0.06%~5.9%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下腹胀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内镜下表现可发现结肠黏膜呈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豹皮、虎皮花斑样改变,并发息肉等,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

      直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可能与黑变病侵犯结肠神经丛,使黏膜内神经丛产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肠功能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少数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有人报告本病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主要根据肠镜下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而铁染色阴性。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二、结肠黑变病引起的并发症

      有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大肠癌发病率较高。Morgenstern统计511例大肠癌切除标本,5.9%伴有黑变病。赵冬立等报道38例MC中,伴结肠癌2例,伴结肠腺瘤性息肉3例,有1例直肠息肉和2例结肠癌术后发现MC。结肠黑变病患者易患癌和息肉的原因可能与泻药和MC的色素沉着损害肠黏膜有关,有些研究已表明,天然的或合成的泻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潜在的基因毒素和致癌力。

      中医认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首先是肠腑本身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肠腑失濡伴发气滞血瘀的情况更易引发本病;其次是便秘后不正确使用泻剂,进一步加重了肠腑本身的功能失调,促进了本病的产生。中医学中虽然无结肠黑变病的名称,但结肠黑变病在症状和病机上均类似于黄褐斑、老年斑、皮肤黑变病,故运用中医学思维分析,其可归属中医学黧黑病范畴。

      国内外最新研究认为,结肠黑变病有导致癌症的风险。临床观察发现结肠黑变病患者伴发肠腺瘤、肠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结肠黑变病患者。长期便秘,是结肠癌的一大诱因,而结肠癌的产生与长期服用泻药损害肠黏膜也有一定关系。国内外学者已观察到从结肠黑变病发展到腺瘤性息肉,再到癌变的变化过程。

    2014-11-20 09:56:2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