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突肚脐)的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肚脐凸出,又称为凸肚脐、突肚脐。小儿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有经常啼哭和便秘。以下内容是婴儿脐疝的检查诊断方法。
婴儿脐疝的检查:
一般只需要做腹部X线片,了解有无肠梗阻征象。或腹部叩诊,即用于检查腹部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婴儿脐疝的临床诊断要点:
一般有下列临床表现和体征即可诊断为婴儿脐疝。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这就造成了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疝囊为突出的腹膜,表面有皮肤覆盖,皮肤与腹膜之间为薄层结缔组织,突出的内脏多为小肠、大网膜等,很少发生嵌顿。
1、婴儿出生后脐部呈半圆形的肿物隆起,大多如拇指头大小,质软,在肿物的下半可见到脐痕。
2、肿物在患儿哭闹或用力时增大,安静休息或用手挤压时缩小或消失。
3、用手还纳疝内容物后可触及疝环,疝环直径多小于2.0cm。
成人脐疝的诊断比较容易,一般经过详细的询问症状外和仔细的查体多可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诊断困难的还可以选择超声检查。
婴儿脐疝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般疝气指的是鼠蹊部的疝气,主要是指鼠蹊部满管附近某处的肌肉较为虚弱,使得附近的小肠受到腹腔压力影响,被挤入鼠蹊管内,若发生在男宝宝身上,甚至会跑到阴囊内,使得患侧鼠蹊部和阴囊在外观上显得特别肿大。
相异处:鼠蹊部疝气比脐疝气更常有腹痛,呕吐等肠胃肠塞的现象。
相同处:需要紧急手术的时机,都是当小肠发生绞结或塞的时候,此时常有局部触痛,肿胀和颜色异常的情形发生。
专家提示:绝大多数婴儿脐疝2岁内可以自愈,随着年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疝孔常能逐渐狭窄缩小而闭合,故不需任何治疗。但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超过2~3cm以上者,则应考虑手术切除疝囊,修补腹壁缺损。
2014-11-19 18: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