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属先天性的,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咳嗽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环处突出而形成脐疝。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婴儿脐疝常见的病因:
1、环境因素: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2、先天因素: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脐环未闭或脐环周围瘫痕组织薄弱导致脐疝形成。
脐疝发病的原因是宝宝脐部肌肉未完全闭合,脐带脱落之后.脐带血管及胶样物质退化消失,脐部就成为一个薄弱的环口。当宝宝用力哭闹、便秘、咳嗽时。使腹压增高。腹腔内容旧管)可自脐部肌肉缺损处膨出皮下形成脐部隆起即脐血。脐疝一般在平卧时可回缩,哭闹时则明显可见。
在宝宝哭闹时可见其脐部隆起一包,用手指轻压时还会感觉里边有气,可有咕咕响声。用手压迫可使隆起处的肠管缩回到腹腔内,此时可以用手指模到未闭的脐环。脐疝无疼痛,所以压迫隆起处不会引起宝宝哭闹。个别脐疝可因肠样进入疵囊,不能轻易被复位而发生疼痛。
帮助婴儿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温馨提示:肚脐是宝宝出生后第一个与外界接触的“伤口”,易受感染,且此部位血管丰富,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引起败血症,后果严重。所以初为人父母,除了兴奋外,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医生。除了搞好清洁卫生外,在宝宝百日之内,不易有太多的人来探望,以免造成感染。
2014-11-19 18: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