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表示深层之意。“蒸”是熏蒸之意。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名。这种热型,每兼盗汗,是肺痨病的主症之一,有“骨蒸痨热”之称。此疾病可根据食疗进行改善。
饮食调养方法:
1、白鳝一公斤,切成段块,入锅内用酒两杯煮,加少许食盐、蘸醋食之,,治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血。
2、用注射器抽取鹅血,每日抽取五至十毫升,乘热服下,对食道癌有疗效,宜连续服用,每次三十至六十毫升,每日两次,乘热服用,可治干血痨、妇女骨蒸潮热、月经涩少或经闭。
3、浮小麦即小麦水淘浮起水面者,性味甘、凉,入心经,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虚热的作用,用于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如无浮小麦,可用麦麸代替,功效略次于浮小麦。
4、山药15g,山萸肉15g,五味子15g,灵芝15g,米酒1000ml。将以上四味洗净,干燥,研成粗末,置于瓷坛内,加入米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7天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30天以上,每次饮用30ml,1日2次。功用润肺滋肾,生津止渴,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虚劳咳嗽、口干精少、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5、龟版5000g,明矾粉少量。夏季将龟版放入缸中,加水足量泡去腐肉、漂洗干净,再漂露数天,使毫无臭味为度,待冬季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三昼夜,煎至胶持尽,滤取胶液,然后加入明矾粉,静置,滤取澄清的胶液,再用文火浓缩(或可加入适量黄酒、冰糖)至呈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使其冷凝后取出,切成小块,阴干.每服10g,用适量黄酒燉化,温开水冲服。功用滋阴补血,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咳嗽咯血、盗汗、腰酸膝软、月经过量等。
6、当归9克,枸杞子9克,熟地6克,麦冬6克,女贞子6克,山药6克,陈皮6克,甲鱼1只,葱、姜各适量.将甲鱼宰杀、开膛、去内脏、洗净。将各味中药以纱袋盛之,置于甲鱼体腔内,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及葱、姜、文火炖至熟烂,取出药袋,吃鳖饮汤,功用养阴清热,益精补血,适用于骨蒸潮热、肝肾虚损,精血不足,腰痛、头晕,耳鸣,消渴等症。
2014-11-19 18: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