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中能引起缺氧或产伤的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颅内颅内出血。常见的缺氧原因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打结、脐带脱垂,或孕妇患心脏病、血液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传染性病,或在产程中滥用缩宫素、大剂量镇静剂等。因此,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此类现在的发生。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些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饮食保健。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饮食:
乳母: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
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
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给维生素K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日常保健: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状态、双眼凝视、斜视、囟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及瞳孔变化,仔细耐心地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部位。准时用药,仔细观察用药效果,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通知医师。
2、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快,禁止沐浴,晨间护理时可轻轻擦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刺激,头肩部抬高15°-30°。采用静脉留置针,尽量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喂养,根据病情推迟喂奶时间,出生后24-48小时开始喂奶,喂奶时不要将婴儿抱起,应卧床吸吮,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应用静脉营养液以补充热量。
4、维持体温稳定,注意保温,避免受凉。必要时可置暖箱,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加强保暖。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同时吸氧,不易长时间、高浓度吸氧,缺氧症状改善后停止吸氧,以防氧中毒。
6、做好健康教育,教育家长坚持治疗,了解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促进患儿的健康恢复。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4种类型:
1、壳核一内囊出血:典型者出现“三偏症”,出血对侧肢体瘫痪和中枢性面瘫;出血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出血对侧的偏盲。
2、桥脑出血:初期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瘫和对侧上、下肢瘫痪,头眼转向出血侧。
后迅速波及两侧,出现双侧面瘫痪和四肢瘫痪,头眼位置恢复正中,双侧瞳孔呈针尖大小,双侧锥体束征。早期出现呼吸困难且不规则,常迅速进入深昏迷,多于48h内死亡。
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迅速进入深昏迷,瞳孔缩小,体温升高,可呈去大脑强直,双侧锥体束征。四肢软瘫,腱反射常引不出。
4、小脑出血:临床变化多样,但是走路不稳是常见的症状。常出现眼震颤和肢体共济失调症状。
2014-11-17 1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