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临床上以中枢神经兴奋和(或)抑制症状及呼吸障碍为主要特征。该病愈后差、病死率高,应积极防治。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对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孕妇须绝对卧床以减少子宫收缩,并可用拟β-肾上腺素能类药物如羟苄麻黄碱(Ritodrine)以推迟分娩。

      2、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如见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均及时抢救,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

      3、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宜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以促进肺成熟及减少呼吸窒息综合征的危险,预防出血倾向,可于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

      4、目前并未证明孕妇或新生儿预防性给予引朵美辛,止血敏,VitE等药可预防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发生,对<1500g的未成熟儿生后6小时内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脑代谢率,清除自由基,减少脑血流量,抑制血压急剧上升。

      对于母乳喂养者应指导乳母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对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给维持素K1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

      首先要诊断明确,轻型颅内出血几乎全部存活,后遗症0~10%;中型死亡率5%~15%,后遗症15%~25%;重型死亡率达50%~65%,后遗症65%~100%,常见的后遗症有脑积水,脑穿通性囊变,运动和智力障碍,四肢瘫痪,癫痫,肌张力低下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2014-11-17 19:25:58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