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症状表现

      新生儿颅内出血按出血原因、类型、部位和量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别较大,轻者并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而极度严重者可于产程中死亡或出生后出现严重窒息,抢救效果不佳。一般损伤型颅内出血较缺氧性颅内出血的症状出现得早且重,少数病例出生后2-3天才显症状,个别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可到生后1-2月才出现症状。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遏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遏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遏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二、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各类型颅内出血的不同临床特点如下。

      1、硬膜下出血:特点为多数系产伤,出血量大,产伤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常有窒息史,可为原发,也可为脑室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的桥静脉,典型症状是在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发作间歇情况良好,大多数预后良好。

      3、脑实质出血:多为早产儿,多因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而出血,如出血部位在脑干,则早期可发生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前囟张力可不高,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由于支配下肢的神经传导束临近侧脑室,向外依次为躯干,上肢,面部神经的传导束,因此下肢运动障碍较多见,出血部位可液化行程囊肿,如囊肿与脑室相通称之为脑穿通性囊肿。

      4、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和出生时有窒息史者,大部分在出生3天内发病,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症状为Moro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暂停,严重者可急剧恶化,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四肢肌张力低下,前囟饱满,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暂停等,出血量多者有贫血,血压不升。

    2014-11-17 1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