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寒湿困脾的鉴别诊断依据

      寒湿困脾证其寒湿既可外受也可内生。外受之寒湿多为实证,内生之寒湿多在脾阳虚衰,水湿不运的基础上形成,因虚致实,而为本虚标实证,水湿愈甚,愈困遏脾阳,脾阳愈伤,则水湿愈发停聚而不化,形成恶性的病理循环。专家提示:一旦身边的人患有此病应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配合医生治疗。

      中医对寒湿困脾的检查: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寒湿困脾的辨证要点:

      1、病程短,一般为新病。

      2、素无脾气虚证。

      3、寒湿之症明显,侵犯及脾,使脾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

      自我感觉

      口中黏腻,不思饮食,口淡不渴,上腹胃脘部胀闷,体倦乏力。

      自我观察

      大便溏薄,小便不畅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带滑,脉濡缓。

      寒湿困脾的临床诊断要点:

      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口粘乏味,纳食不香,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大便溏薄或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吐泻交作,泻物清稀如米泔水;或身目尿黄,黄而晦暗;或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尿少甚则肢体浮肿;妇女白带增多,舌质淡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缓。

      寒湿困脾的鉴别诊断:

      1、寒湿困脾证:脘腹胀闷痞满疼痛,口淡乏味,肢体沉重困顿,食欲不振,呕恶欲吐,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口不渴,或妇女白带量多质稀,面色黄晦,或白睛、肌肤、颜面发黄,其色晦暗如烟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以寒湿内盛和脾运失健为临床特征。

      2、湿热蕴脾证:脘腹胀满痞闷,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头身困重,大便溏薄,小便短黄,或白睛、肌肤、颜面俱黄,色泽黄亮如橘子。甚则起病急重,黄色如金,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出血诸症。口苦,厌油腻,肌肤瘙痒,或浮肿,皮肤发亮紧绷,或不发热或身热不扬,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以湿热内蕴和脾运化功能失调为临床特征。

    2014-11-17 19:00:21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