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产褥期乳腺炎的诊断方法

      分娩过后,新妈妈的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再加上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极易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必要时,还可辅助诊断检查来帮助确诊。

      一、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乳房内积乳脓肿

      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可资鉴别。

      2.乳房皮肤丹毒

      比较少见,有皮肤的红、肿、热、痛,且有明确的边界。局部疼痛较轻,而全身毒血表现尤为明显。乳房实质内仍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由此可以鉴别。

      三、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并发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5×1010/L,中性粒细胞常达0.8以上。

      2.细菌学检查

      (1)脓液涂片 抽取脓液行涂片检查,一般可见革兰阳性球菌,亦可行抗酸染色查抗酸杆菌,以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

      (2)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 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3)血液细菌培养 急性乳腺炎并发脓毒败血症时,一般应隔天1次,抽血做细菌培养,直到阴性为止。抽血时间最好选择在预计发生寒战、高热前,可提高阳性率。对临床表现极似菌血症而血液培养多次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

      3.局部穿刺抽脓

      对乳房深部脓肿,炎症明显而未见波动者,可行穿刺抽脓术,有助于确定乳房深部脓肿位置。

      4.X线钼靶摄片

      乳房皮肤肿胀增厚,间质阴影增生扭曲,血管阴影明显增加,应用抗生素后炎症变化明显改变。

      5.B超检查

      无损伤检查的首选。声像特点:①炎症肿块,边界不甚清楚,内部回声增厚增强,光点不均匀,②乳汁潴留,为无回声的小暗区,③脓肿形成,声像显示内部不均匀的液体暗区,边缘模糊,肿块局部有增厚,有时有分层现象,脓肿后方回声增强。

      分娩过后,新妈妈的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再加上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极易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乳汁郁积是急性乳腺炎病因中的重要因素,一旦确诊,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并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2014-10-09 10:04:19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