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虚劳的症状及并发症

      虚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去面对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多了解一下虚劳的症状。那我们就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虚劳,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虚劳的症状: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虚劳的并发症:

      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虚劳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以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原发性者很少。

      总之,幼年患虚劳者多先天为主,因虚而致病;成年以后患病多为后天失养,劳倦过度,久病体虚而成。虚劳的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

    2014-10-08 17:27:31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