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方法

      隐孢子虫病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确诊则需要在粪便或其他标本中发现隐孢子虫卵囊。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病人有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右面免疫功能低下者,均应考虑隐孢子虫病的可能。

      一、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检查:

      诊断凡不明原因的腹泻或水样便患者,尤其在伴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遏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腹泻或水样便而难以用基础疾病解释者,均应考虑本病并作有关检查。粪便检测到隐孢子虫卵囊是确诊的依据。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亦有助于诊断。

      1、粪便检查: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但无红细胞,少有吞噬细胞。粪便中找到卵囊,一般用金胺-酚染色法进行筛查,可疑虫体时可用改良抗酸染色法,二者联用效果最理想。

      2、病原体检查:收集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查隐孢子虫卵囊是主要检测手段。可用直接涂片或浓集法,特殊染色检测。

      3、免疫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IgM抗体出现早,但消失快,不易检测到;IgG抗体在感染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可持续1年余,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单克隆抗体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4、必要时可用小肠粘膜活检。

      二、隐孢子虫病鉴别方法:

      1、霍乱在典型病人均急起发病,无痛性剧烈腹泻,无里急后重,排出米泔水样便或洗肉水样的血性便,无粪质。

      2、多数隐孢子虫病病人有腓肠肌痛性痉挛。呕吐在腹泻后发生。一般无发热。粪便直接悬液于暗视野镜检,可见流星状动力的细菌,当加入霍乱免疫血清一滴,运动停止,可初步诊断。

      温馨提示: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大多数患者病程短暂而能自愈。该虫可感染大多数患者的消化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引起消化道、胆道或呼吸道疾病。不仅可发生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中,如在艾滋病患者的体内引起严重的难治性致死性腹泻,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如新生儿、婴幼儿等。目前认为,隐孢子虫是导致人类及幼畜腹泻的追求肠道病原体之一。

    2014-10-08 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