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一种不多发的细菌性感染,由细菌所释放的毒素引起。一般情况下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特征的急性疾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需要与成人川崎病,葡萄球菌性猩红热鉴别。应做血,阴道及鼻腔分泌物,尿等培养,以观察有无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排除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
一、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诊断标准:
1.突发高热。
2.皮疹常为弥漫性红色斑疹。
3.发病后1~2周出现皮肤脱屑。
4.低血压或直立性晕厥。
5.全身至少有3个或3个以上器官受损。
6.血,咽拭子,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亦可阳性,以上各点均符合,可以确诊,缺某一项则视为可疑病例。
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鉴别诊断: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类似Kawasaki综合征,但可根据临床表现予以鉴别,Kawasaki综合征一般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不引起休克,氮质血症或血小板减少,皮疹为斑丘疹,其他还应考虑鉴别的有猩红热,Reye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落矶山斑疹热,钩端螺旋体病和病毒性出疹性疾病,这些疾病可根据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培养和血清学试验加以排除。
三、病原培养和血清学试验是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诊断的关键:
白细胞增多,核相左移,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有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血,鼻,咽及阴道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到凝固酶阴性的金葡菌(噬菌体Ⅰ群)。无特征性组织学表现,真皮可有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和乳头层水肿,在有水疱形成的病例,裂隙发生于表皮下。
除血白细胞增高外,目前尚无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作阴道分泌物培养或取阴道栓作培养。肺、肾、肝等脏器功能衰竭时可测血气及肝、肾功能。如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急骤下降,需作凝血酶原、3P试验、E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检测,判断是否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
温馨提示:诊断TSS的主要依据(标准)是急性发热,猩红热样疹,指尖、趾尖、掌面和足底的进行性脱皮,具有直立性头晕或晕厥,或明显休克为特征的低血压。附加诊断依据是有累及3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证据,如血液、胃肠、神经、心血管、肝、肾或肌肉等器官或系统。
2014-09-28 17: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