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隙感染临床上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椎体化脓性骨髓炎,另一种为椎间隙感染。椎体终板是脊柱感染病灶的易发部位。穿刺带入椎间隙的细菌、硬膜外脓肿和椎旁脓肿都可以引起椎体终板感染。据报道脊柱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关节突、关节而也可以是原发感染的部位。
一、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标准:
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比较迟,特别是血源性椎间盘感染的诊断更迟,最短的亦要3个月,最长的于发病后18个月才得出诊断,比化脓性椎体骨髓炎几乎迟了3倍,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在MRI片上可见病变椎间隙的两个相应的椎体有对称性炎性异常阴影。
儿童患椎间隙感染的特征是发热和血沉快,发病后4~6周拍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常见症状是行走困难,全身不适,易哭闹,突然站立不稳或行走不适。虽然本病常与创伤有关连,但大多数报道表明其发病原因是细菌感染,培养多是金黄色萄葡球菌。发病平均年龄为6~7岁,症状常于住院前4周已出现,物理检查阳性体征并不多。往往小孩拒绝行走或行走时哭闹。脊柱屈曲受限,由于疼痛患儿身体保持竖直位。直接与脊柱有关的体检发现极少见。
二、椎间隙感染的检查方法: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在MRI片上可见病变椎间隙的两个相应的椎体有对称性炎性异常阴影。
椎间隙感染的X线表现要迟至发病1个月左右时才出现,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椎间隙变窄,发生于起病头3个月以内。
2.第二阶段:从起病3个月后开始,表现为软骨下骨质进行性硬化,邻近椎体密度增加,侧位片上特别明显,这是由于骨膜下新骨形成所致。
3.第三阶段:邻近椎体骨板进行性不规则,椎体缘出现反应性硬化,说明炎症进展。
4.第四阶段:椎间隙呈气球样改变,伴椎体侵蚀,仍可见椎体密度变化。
椎间隙感染一般不会与其他疾病混淆。
温馨提示:椎间隙感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膳食平衡,饮食应清淡并且富于营养。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椎间隙感染患者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2014-09-28 17: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