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纵隔气肿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治疗纵隔气肿有以下几种方法。
纵隔内的空气常向上沿颈筋膜间隙逸到颈部皮下,甚至向面、胸腹皮下扩散,发生皮下气肿。空气也可向下至腹膜后组织。纵隔气肿症状的轻重与积气量、压力高低以及发生速度有关。积气少量发生缓慢时,可无明显症状,积气量多、压力高、发病突然时,病人常感胸闷不适,咽部梗阻感、胸骨后疼痛并向两侧肩部和上肢放射。
(一)治疗
纵隔气肿的治疗关键在于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原发疾病,如控制哮喘发作以缓解气流受限,对外伤所致气道损伤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的纵隔气肿应立即拆除皮肤和皮下组织缝线,使气体可外溢。对合并气胸的纵隔气肿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许多患者随着胸腔内压力下降,纵隔气肿的程度亦可明显减轻。
对纵隔气肿本身应根据积气量多少和临床症状轻重决定治疗方案。对积气量少,症状不明显者不需特殊治疗,气体在1~2周内常可自行吸收。对积气量大,压力高,致使纵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者,可经胸骨上切口行排气减压术。伴有大量皮下气肿者可行多部位针刺排气或小切口排气。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1、病史:①损伤性气管、食管破裂后气体进入纵隔;颈、胸部外伤亦可造成纵隔气肿。②有阻塞性肺疾患病史,在肺大泡破裂后造成纵隔气肿。③作气腹或其它腹部充气者,气体可经胸腹膜裂孔进入纵隔,而致纵隔气肿。④颈部有引流条,胸内负压空气循引流物进入而造成纵隔气肿。
2、症状:大多数患者精神紧张,但呼吸困难并不严重。
3、体征:有皮下气肿者,皮下有捻发感,在颈部、上胸部更明显。
4、辅助检查:X线检查,胸片可见纵隔旁有充气带影,皮下看到气肿影像。
(二)预后
纵隔内大量积气或合并有张力性气胸者,临床表现危重,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发绀明显,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危及生命。
2014-09-26 17: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