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征急性发病者,出现严重头痛、头晕、头胀,嗜睡和憋气等。如短期内上腔静脉完全阻塞,尚未建立侧支循环,则可致上腔静脉压急剧升高,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颅内静脉破裂而死亡。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卧位、低头、弯腰时头胀、头晕,睡眠时鼾声很大。患者诉病前是长脸,后逐渐成为方形脸,颈部变粗。头、颈、上肢充血肿胀,睑结膜充血,舌下静脉曲张,颈静脉怒张,上肢静脉充盈,胸、腹壁静脉曲张,血流自上向下走行。上腔静脉压可高达4 kPa(30mmHg)以上。
一、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检查:
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典型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和体征时,诊断为上腔静脉梗阻并不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一般发展缓慢,影像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活检、支气管镜检等有助于诊断。
1.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有1/3~2/3的患者表现为上纵隔肿块或增宽,10%~40%的患者可见右肺门肿块影,大约25%的患者有右侧胸腔积液。其他常见的发现包括20%的患者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包块。3%~15%的患者胸部x线检查正常。
(2)增强腔静脉造影:在CT应用之前,常用增强腔静脉造影来确诊是否为SVCS,至今在确定治疗方案,尤其考虑手术时,仍起着一定的作用。该方法主要 是通过外周血注射大量造影剂来进行,但可能引起静脉炎、血栓和出血时间延长等并发症。目前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在荧光屏引导下,可将小导管导入预想的血管位 置,注射少量造影剂,能容易地确定静脉血流情况和SVC阻塞的程度.同时可了解侧支循环的情况,且很少发生并发症。
(3)核医学技术:现代核医学技术也可以进行腔静脉造影,并可同时显示某些少见的侧支循环,如大脑静脉窦、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通道、肝内血管通路。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标记物如:β-HCG、AFP、CEA、LDH等有助于确立原发肿瘤的初步诊断,并应常规检查血细胞、血小板及肝、肾功能。
3.纵隔镜、剖胸探查及骨髓穿刺活检等 也有助于明确病因,一般可按以下步骤检查。
(1)不明原因时,取深咳痰3次行细胞学检查。
(2)有胸水时,可行胸水引流、脱落细胞、生化常规、肿瘤标记物检在。
(3)有淋巴结肿大时,行穿刺或活检。
(4)上述检查不明时,可行气管镜毛刷、冲洗,可疑处活检。
(5)经皮细针穿刺。
(6)纵隔镜或胸腔镜检查。
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鉴别方法:
腔静脉综合征需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一侧腋静脉血栓等鉴别,上下肢静脉压测定和循环时间测定颇有助于鉴别。
2014-09-26 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