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膈下脓肿术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膈下脓肿常是继发于脏器穿孔、炎症等腹膜炎的并发症。但有时穿孔或炎症初起,即被机体所局限,并无腹膜炎表现。当脓肿较大时诊断并不困难,但病变初起或脓肿很小时,往往不易肯定,需反复检查,细致观察,方能发现。膈下脓肿与脓胸,肝脓肿等因部位接近有时不易区分,但详加分析也能鉴别。膈下脓肿起始于感染,如能抗感染治疗,则能预防脓肿形成。

      膈下脓肿的预防措施:

      1.胰漏有效预防

      探查发现胰尾紧贴脾门时,先游离脾周围韧带,再显露骨脾蒂,用手钝性游离胰尾,使之与脾门有间隙,靠脾门处置无损伤钳,阻断脾血管及组织,结扎切断血管,胰尾创面用大网膜覆盖或后腹膜包裹,可有效预防胰漏发生。

      2.阻止胃漏发生

      在游离脾上极时,因脾胃韧带太短极易损伤胃壁,无论是否损伤,胃壁均应内翻浆膜化,如发现缺损大,可用带血管大网膜覆盖再浆膜化,既可避免因胃壁缺血引起胃漏,也可因损伤并发胃漏。

      3.减少创面渗血

      巨脾病人脾周围炎粘连发生率高,强行搬脾势必造成腹膜广泛渗血感染,搬脾时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搬离脾窝,用大棉垫填塞压迫脾窝,在直视下处理脾蒂。待脾脏切除后,缝扎侧腹膜及脾窝渗血创面,再喷止血胶,然后用大网膜包肾,既可消灭脾窝残腔,防止肠管梗阻,又可起自发分流,且可吸收积液,如术后观察引流量渐减少,且颜色由红变淡,体温基本正常,可拔除膈下引流管,一般术后24 h 为宜,过早拔管易并发积液感染。

      4.术后特别注意

      腹膜炎病人宜采取半坐位,避免腹腔内渗出液上流。术后选用有效抗生素。腹部手术关腹前,应充分吸净腹腔渗出液,脓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液。腹腔内如遗有创面或疑有吻合口漏时,应放置引流管,麻醉恢复后尽早取半坐位。

      温馨提示:脓肿较小时,非手术治疗或穿刺吸脓有时能使脓肿吸收消失,较大的脓肿具有较重的症状时必须及早手术引流。因为不但脓肿使病情逐日加重,并且易产生严重并发症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

    2014-09-26 17:01:09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