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骨擦音、纵轴叩击痛,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如果在日常生活对此疾病采取一定预防措施,那就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1、本病最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特别是针对如工地上的工人等易发生损伤的特殊人群,一定要加强安全宣传,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损伤,预防骨折发生。另外对于小孩及老人易受外伤的人群,要加强保护,从而预防损伤导致骨折的发生。
2、应注意加强临床各科医生的工作责任感,加强业务学习,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都应全面了解病史,要分析其创伤机制,就是要弄清该损伤的形成过程,分析损伤本身的条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3、对自行车轧伤患肢,要分别具有其各自的特点,而应该区别对待,不应根据其一二处显眼的表面皮肤挫伤、出血、肿胀而误认为单纯为软组织捻挫伤,放任X线检查。
4、对外伤的主诉,要结合检查,做深入的分析,充分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科室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对自行车车轮扭转致伤下肢的患儿在摄片部位上应包括胫腓骨及踝关节正侧位,样可减少和避免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漏诊。
5、预防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减少发病率。若发生骨折,应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积极预防不同的并发症,防止缺血,坏疽,影响功能。
6、患者骨折后,为了能尽快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必须对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应予完全纠正,从而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固定后,即刻指导其作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稳定型骨折固定2星期后,在医生指导下作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3星期后,在夹板继续固定下,可以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后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车活动。
胫骨骨折的治疗需注意以下几项:
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麻醉成功后,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牵引与反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透视下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整复,复位后可用小夹板或长腿石膏固定。
2、骨牵引: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胫腓骨折,因骨断端很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良好对位,以及肌折部有伤口,皮肤擦伤和肢体严重肿胀,必须密切观察肢体的病例,不能立即以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最好用跟骨持续牵引。
3、骨外穿针固定法。
4、切开复位内固定。
2014-09-26 17: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