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绝大多数是由于腹腔内器官化脓性感染,空腹脏器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引起的并发症,少数是手术后的并发症。
一、治疗原则
1、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支援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抗生素的选择以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作依据,在培养未获结果以前,应选择广谱抗生素,膈下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选用庆大酶素,氨芐青酶素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在治疗中应注意合并应用抗厌氧菌的抗生素(灭滴灵)。
2、脓肿形成后,原则上应手术切开排脓或穿刺置管引流,这是任何药物治疗代替不了的。根据脓肿的大小,部位选择如下术式: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经前肋缘下部手术引流;经后腰部引流;经侧胸部引流。
二、治疗方案
过去膈下脓肿基本上采用手术引流。近年多采用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均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补液、输血、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等。
1、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
优点是手术创伤小、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一般不会污染游离腹腔和引流效果较好等。
适应证:与体壁贴近的、局限的单房脓肿。穿刺插管须由外科医师和超声医师或故射科医师配合进行.如穿刺失败或发生并发症,便于及时手术治疗。
2、切开引流术
根据脓肿所在的位置来选择适当的切口。术前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或通过CT来确定脓肿的位置。膈下脓肿的切开引流可以通过多种切口和途径进行。
温馨提示:膈下虽有感染,但未形成脓肿者,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增加营养(含特需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生素的选择以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作依据,在培养未获结果以前,应选择广谱抗生素,膈下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选用庆大酶素,氨芐青酶素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在治疗中应注意合并应用抗厌氧菌的抗生素(灭滴灵)。脓肿一旦形成,原则上应手术切开排脓或穿刺置管引流,这是任何药物治疗代替不了的。
2014-09-26 16: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