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对人们的危害极大,因此,一定要正确诊断此病,并且趁早治疗。
一、诊断
1.增大缓慢的颌骨无痛性膨胀,面部畸形,有乒乓感。
2.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牙源性角化囊肿则为白色角化或油脂样物。
3.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
4.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二、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需与肿瘤进行鉴别,鉴别的手段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方法:
1、X线平片
颌骨囊肿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其内可以是单房或多房,随着囊液积聚,囊肿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可引起临近牙移位,少数可见牙吸收,周围骨质吸收,囊腔壁为致密白线(骨皮质线)。
颌骨良性肿瘤在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病变,其内可见骨性间隔或纤维间隔,表现为“肥皂泡样”或”火焰状”改变,有时在低密度内可见点状或斑点状钙化,呈混合密度,少数在病变区内可见牙齿硬组织密度的影像表现,与正常的骨组织之间有清晰的低密度包膜相间隔,病变侵入周围软组织内可使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良性非牙源性颌骨肿瘤与身体其他部部位骨肿瘤表现相同,颌骨原发的恶性肿瘤十分少见,其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形或虫咬状,其密度可以是低密度如原发性颌骨内癌,骨髓瘤;也可以是混合性密度如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病灶内常见肿瘤组织的钙化,骨皮质中断,年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可见日光放射状的骨膜反应。
2、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
CT平扫时,囊肿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囊肿的密度与囊内容物有关,一般有两种情况:多数表现为低密度,少数为等或高密度,前者与囊肿内容物是液态脂类物质和胆固醇有关,后者与囊内容物是角化物,出血和钙化有关,增强CT上,囊壁可有轻度强化,囊液无增强,其内可见残留的牙根或牙齿,可见间隔,骨皮质连续性可有中断,周围软组织内可见膨胀。
颌骨良性肿瘤在CT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常伴有颊舌侧骨板的膨胀性中断,此外,在多房性病变,可见骨性间隔,颌骨恶性肿瘤在CT上多表现为肿瘤钙化,皮质骨破坏以及软组织和骨髓内侵犯,目前,CT已成为检查颌面部病变的常用的方法之一,CT可以准确判断颌面部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临近组织的程度,研究表明,当病灶穿破骨皮质侵入邻近软组织时,CT对于颌骨囊肿和肿瘤的诊断更有意义。
温馨提示: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从口内进行手术,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应作X线摄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
2014-09-25 1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