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房性心动过速检查与鉴别诊断方法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系局限于心房的,节律规整的,包含多种起源于心房而无需房室结参与维持的心动过速,节律较房扑慢(110~250次/分)。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比较少见,约占房性心动过速的5%~10%,接受电生理检查的成人患者中房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者,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的几率较大。

      房性心动过速检查与鉴别诊断

      (一)检查诊断

      1、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性。当房室传导比例发生变动时,听诊心率不恒定,第一心音强度变化。颈经脉见到ɑ波数目超过听诊心搏次数。

      2、心电图表现

      (1)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

      (2)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在Ⅱ、Ⅲ、aVF导联通常直立。

      (3)常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 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

      (4)P波之间的等电位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位线消失不同)。

      (5)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阻滞。

      (6)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二)鉴别诊断

      房性心动过速应与以下的心动过速相鉴别:

      1、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

      SNRT骤发骤停,程序点刺激可诱发或终止心动过速,其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一致,既往认为此类心动过速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形成,但局限于窦房结内的折返激动从未得到证实。房性心动过速可起源于界嵴的整个长度,而起源于上界嵴的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P波无法区别,因此,SNRT归类于起源于界嵴的房性心动过速更为适宜。

      2、一般的窦性心动过速

      如果房性心动过速呈持续发作,起源于上界嵴,则与窦性心动过速很难区分。若心电图记录到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的情况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房性心动过速不同于窦性心动过速之处在于其骤发骤停,“温醒阶段”(逐渐加速)或“冷却阶段”(逐渐减速)发生较快,通过3~4个心搏即可达到稳定的频率,而窦性心动过速的加速或减速发生比较缓慢,需30秒到数分钟才到达稳定的频率。

      3、不适宜的窦性心动过速(IST)

      房性心动过速与IST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特点:房性心动过速骤发骤停,发作间期可位于正常范围,而IST在白天心率持续>100次/分,轻微活动可明显增速,夜间心率可降至正常;房性心动过速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心率可加快,但P'波形态无改变,而IST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激动起源点可沿界嵴发生移动,P波形成可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房性心动过速可无自觉症状,但多产生一些症状,如心悸、头晕、胸痛、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心肌缺血、肺水肿等。症状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有无基础心脏病等。局灶性 AT的预后通常良好,尽管其呈无休止发作时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

    2014-09-25 16: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