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的临床表现:
按其震颤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和混合型,以水平震颤较常见。根据振幅和振速不同,分钟摆型及跳动型眼球震颤,后者有快相、慢相的差别,即一个方向为慢相或称生理相,另一方向(相反方向)为快相,是慢相的回复运动。
临床分5种类型:
1.眼源性震颤
大多有中心视力严重损害,并有某种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角膜白斑或葡萄肿等,多为钟摆状水平型震颤。
2.迷路性眼球震颤
主要为中耳和内耳疾患所致,呈水平型,但有快相和慢相,同时伴有眩晕、听力减退、平衡失调。
3.中枢性眼球震颤
主要是小脑病变及脑干病变,如炎症、肿瘤、变性和血管性病变,多为快慢相。
4.矿工性眼球震颤
是成年人长期在昏暗的环境中工作,只有杆体能够发挥作用,而黄斑部锥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中心视力逐渐下降,引起眼球震颤。
5.先天性眼球震颤
表现为持续性钟摆状水平型颤动与眼源性眼震相似,但中心视力一般尚好,无眼部病变。
求医网温馨提示:注意休息,少用目力,积极对因治疗。
【参考文献:《双眼视觉学》《视力的革命》】
2014-09-01 15: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