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4~7cm, 前方不超过腋前线。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触诊发现脾大时,要注意脾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
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
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
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7、水肿和腹水
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8、心脏扩大
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温馨提示:心脏病或心包积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大的同时,均有各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检查中均应逐一询问。
【参考文献:《脾脏外科学》《中国脾脏学》】
2014-08-29 13: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