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脾大的诊断标准与检查

      一、脾大的诊断标准

      1.根据病史

      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

      脾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大的同时,均有各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二、脾大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感染性脾大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诊断。

      2.肝硬化

      有肝炎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晚期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5.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6.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衰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脏可显著肿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如能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可确立诊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协助诊断。

    2014-08-07 1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