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简称溶贫,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红细胞过早发生破坏,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破坏和代偿增生达成新的平衡而机体未出现贫血的状态。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一般较容易,但查找溶血的病因较为困难。目前已将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测定手段,应用到对溶血性贫血的病因诊断中。溶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也就是说造血的速度没有溶血的速度快,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由于造成溶血性贫血的病因较多,每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不甚相同,故不可能一概而论。
2014-08-01 08: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