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为口吃不伴随一生 早诊断是关键

      口吃是指说话时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的语言障碍,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5岁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不及时矫正,则可能伴随终身。所以家长们要早诊断早治疗。

      一、如何诊断小儿口吃?

      1、遗传:一些研究表明,父母都是口吃的,孩子有60%可能出现口吃。在孩子语言学习敏感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周围口吃的人。

      2、疾病:宝贝在患了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外伤以后,大脑功能受损,容易产生口吃,时间久了便可形成习惯。

      3、精神:宝贝在受到惊吓、严厉的训斥、惩罚以及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或环境变幻,如:上幼儿园,与陌生人相处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说话就会结巴,如此时家长用指责批评或模仿讥笑就会加重宝贝的紧张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一久也会形成口吃。

      4、生理:人的左手由右脑控制,右手由左脑控制。当左撇子被迫改为使用右手时,大脑两半球对语言的管制会出现矛盾与混乱,使语言中枢受到干扰而出现口吃。

      二、给父母的建议:

      1、在宝贝刚开始学话时,格外重视宝贝的语言环境,不要让有口吃习惯的人陪伴和照管宝贝,否则宝贝极易模仿。

      2、 和宝贝交流时,要顺其自然,宝贝有一时说不清楚或说不上来的话,不要着急,给宝贝一个微笑,一个吻,一个安慰或提醒,就是别指责他,批评他,为他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氛围。

      3、 多和宝贝进行亲子共享阅读,一方面可以给宝贝正确的语言示范,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宝贝参与进来,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4.、在宝贝说话时,用游戏或其他的方式分散宝贝的注意力,不要让她把思想集中在口吃这个问题上。

      5、 通过一些宝贝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宝贝参与到与更多人的交流中来。

      求医网温馨提示:如果有一些方法可以使你从恐惧的想法中转移注意力,那么你就不会想到你的口吃,可能你说话的时候也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你能够忘记你是一个口吃者,你可能根本就不会口吃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培养你形成这样一种“健忘”。

      【参考文献:《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育儿宝典2-6岁》《当众讲话》】

    2014-06-09 1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