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生理性黄疸与胆红素如何区分

      很多家长常常会问生理性黄疸、病毒性黄疸和高胆红素疾病一种吗?不是一种的话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其实,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处理的,后两者通常是病理性的,需要到医院进行观察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一)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数相对地较多,若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或助产人员有意从脐带向新生儿挤血,则红细胞数量更多。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70~100天),故产生胆红素的量亦多。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迅速破坏,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65.0μmol/L(3.8mg/kg),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145.4μmol/L(8.5mg/kg)相当于成人的2倍,因此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荷大于成人。

      (二)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

      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酸中毒【译】:内分泌科疾病,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一般分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两种,容易导致人体生理活动紊乱,引发一系列疾病。)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的数量。早产儿血中白蛋白偏低,更使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三)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

      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及Z蛋白(只有成人的5~20%),在生后第5日才逐渐合成。这两种蛋白具有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亦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代谢的功能,由于Y、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响了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

      (四)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遏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而发生黄疸。此类酶在生后1周左右才开始增多,早产儿更晚。

      (五)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出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元;另方面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β-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粘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至肝脏,这是新生儿肠一肝循环的特点。其结果是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增加,而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

      求医网温馨提示:仔细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从肤色、身体状况、大便颜色等,而且平常家中不要太暗,尽量让自然光洒下来。坐月子不一定要暗暗的才行,明亮的空间能让心情更好。

      【参考文献:《实用黄疸病学》《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

    2014-04-11 15: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