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耳鸣已开始向各群体蔓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工作以及生活、学习,逐渐成为现代人们所关注的健康焦点之一。目前诊断耳鸣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为了解患者病史与实验室检查项目,皆对耳鸣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病史诊断
详细询问以往耳部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史,如使用耳毒性药物史、伤史、中耳炎(中耳炎【译】: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史等皆对耳鸣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另外,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年龄和性别:小儿发病少,青春期发病率高,30岁以后少,老年人又高。很显然老年人发病率高是与动脉硬化和神经退变有关。侧别和性别无大差异。
(2)起病方式:发病急骤者,在传导系统中以咽鼓管阻塞、急性中耳炎等多见;在感音系统中以外伤、中毒、爆震、美尼埃病多见。起病缓慢者,多与全身性疾病有关。
(3)耳鸣的持续性和间歇性:持续性耳鸣一般发生在感音神经部分。间歇性多为传音性。
(4)耳鸣音色:一般低音调耳鸣,多为传音系统病变。高音调耳鸣,多在迷路、听神经、中枢病变时发生。但有时也有相反的现象。
2、检查项目
耳鸣多为一种主观感觉,难以检测,但可以用纯音听力计进行频率匹配及响度平衡的方法测出耳鸣的强度和频率。
客观性耳鸣可用助听器或听诊器检查。若怀疑有腭肌阵挛者,可利用肌电图检查,将电极放人肌肉内,记肌肉活动时电位改变与耳鸣的关系。X线血管造影有助诊断血管畸形、动静脉屡、血管分布等。颈椎x线片可检查有无骨质增生压迫血管。X线断层片、CT头颅扫描以除外颅内病变。
温馨提示:通过加强自身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谨防传染病和感冒的发生,并根据各人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另外,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过分劳累,同时保持心情舒畅,要放松自己,切忌情绪波动或过于激动、紧张、发怒、忧郁、焦虑和悲伤,在预防耳鸣中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独特疗法调治耳鸣耳聋》《神经性耳鸣耳聋》】
2014-03-31 14: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