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手术治疗外阴癌的常见问题

      手术中的有关问题

      外阴浸润癌首先行双侧股或/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行广泛性外阴切除术。手术力求一期完成。如因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一期者,则应做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待外阴切口愈合后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或在无临床转移征象者,仅做外阴根治术。

      1.手术的皮肤切口

      常用的有:

      (1)蝶形切口

      自双侧髂前上棘向阴蒂上2.5~5cm处作蝶形切口,两侧斜向腹股沟韧带或大腿内侧,连同外阴一整块切除,此切口缝合张力不大,利于伤口愈合。

      (2)弧形切口

      由一侧髂前上棘稍下方向另一侧髂前上棘,通过耻骨联合上方作弧形切口。此切口不影响暴露,伤口血液循环受影响较少。

      (3)腹部股部双侧直切口

      于髂前上棘内侧3cm处,沿股动脉走行达股三角尖端作切口。此切口利于股浅、深以及髂淋巴结清除术,不影响伤口愈合,且可两组手术同时进行,缩短手术时间,然后实行缝匠肌的移植。

      2.股管前三角区组织缺损的处理

      腹股沟浅、深淋巴脂肪组织彻底切除后,股管前三角区的股动、静脉完全裸露,且有一定程度之凹陷,如果这时只缝合表面的皮肤,可因此处皮肤血运差,下有死腔积液而不易愈合,或发生感染,使股血管暴露于皮肤外,即便不发生裂开,皮肤与股管前三角动静脉粘连形成疤痕而压迫其血管。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立医院多年来采用腹股沟双侧直切口清除淋巴脂肪组织后,将缝匠肌移植,以填充于股三角动静脉前之凹陷。因切口便于操作,故移植方便无张力。

      3.外阴广泛切除后缝合困难的问题

      外阴广泛切除,如病灶不大,按照皮肤切口距病灶3cm,阴道距病灶切除2cm,切除后皮肤缝合多无过大张力,故不影响愈合。如果病灶过大,则因切除广泛,皮肤缝合张力过大及影响血运,使伤口不易愈合,易感染裂开,日后疤痕形成,增加患者的痛苦。为减少伤口缝合张力,可行局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就近选取。如填补不大,可取外阴部皮肤。此切口应切至深筋膜,但基底部少作游离,因距填充处较近,只需向原伤口牵拉缝合。新切口作减张Y形缝合。如填充较大,皮瓣应取自股内侧或臀部。

      4.引流问题

      腹股沟或盆腔淋巴清除后,还需解决因剥离组织广泛、创面渗液积存的问题,以利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故于手术结束时常规放置引流。盆腔淋巴结清除后于腹膜外盆腔放置塑料管负压引流;股三角部放硅胶管负压引流或放置橡皮片。或周围剥离皮肤用刀片刺通。为减少渗液,腹股沟及外阴部应加压包扎2~3天,使剥离面皮肤组织紧贴下部组织消灭死腔。如因引流不佳而存液者,应及时拆除1~2针缝线以排除积液。

    2013-10-18 15:36:3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