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胆汁淤积症对于预防及宝宝都非常的不利,因此我们要定期做好检查,避免疾病的发展危害到孕妇及宝宝的健康,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妊娠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方法。
妊娠胆汁淤积症
症状体征
(1)妊娠中、晚期先出现全身瘙痒,夜间更为严重,无特异性皮疹。
(2)无肝炎病史或接触史,也常无消化道症状及肝脏肿大,且无叩击痛或压痛等。
(3)黄疸只在孕期发生,并在妊娠终止后消退;在出现黄疸前,即有瘙痒;且黄疸多为轻或中度,远较瘙痒为轻。
对孕妇、胎儿有什么危害
对孕产妇的影响:瘙痒影响睡眠,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不良。由于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不良,肝脏合成维生素K减少,增加产后出血机会。胎儿缺氧导致剖宫产率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症患者剖宫产率可达85%以上。
对胎儿的影响:早产、羊水胎粪污染、死胎以及产时胎儿窘迫甚至死产,增加围生儿病死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先兆早产率近20%,约90%发生于32周后;早产率24%,但95%以上在妊娠34周以后。羊水胎粪污染率为23%,40%发生于临产前。羊水胎粪污染是胎儿缺氧的重要原因。围生儿病死率22.5‰,是正常孕产妇的3倍,80%发生于妊娠35周后,而且胎心监护均无异常发现。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达7.1%;剖宫产率达85.9%,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0.9%,产后出血率1.4%,8.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合并子痫前期。
如何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症主要危害胎儿,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以降低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死胎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密切监护、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在妊娠中、晚期发生不明原因皮肤瘙痒,或有妊娠黄疸史、不明原因死胎死产史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家族史者,应尽早检查肝功能及血清胆汁酸水平,争取早诊断。
监测病情变化,包括症状、体征,血清胆汁酸、转氨酶、胆红素及白/球蛋白水平等,凝血功能;1~2周评价1次病情,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时发现重型肝病。监测子宫收缩;连续胎动计数、胎心率电子监护,加强胎儿监护。 如发生以下情况则需进行积极产科处理:症状重、影响睡眠;血清总胆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 有宫缩,先兆早产;连续胎动计数减少或胎动减弱、胎心率变异消失或无应激试验无反应。
>>>>相关阅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预防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及左侧卧位、定时吸氧、计数胎动、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铁剂和改善睡眠。[page]
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主要有:
(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症已得到广泛的认为可,可改善瘙痒症状及肝功能等生物化学指标,并延长孕周;
(2)腺苷蛋氨酸:通过甲基化作用灭活雌激素,对抗雌激素引起的胆汁淤积。还可保护肝细胞。长期大量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妊娠期使用安全。
妊娠胆汁淤积症
(3)消胆胺:可降低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减轻瘙痒症状。但有口腔异味、便秘等不良反应, 耐受性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可能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增加,导致肝内胆汁淤积,血中胆汁酸、胆红素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的妊娠并发症。临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淤积为特点,通常发生于妊娠后半期,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胎死宫内、死产等不良后果,使产儿死亡率增加。
保健贴士
1、本疾病属于妊娠并发症,只有孕妇才会发生的特殊病症,患病率约2.3%-3.4%。为了预防产后出血,产前可补充维生素k。
2、注意患者胆酸浓度变化,一旦异常升高变化,及时迅速的配合医师终止妊娠,防止胎死宫内。
3、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消胆胺对止痒有一定效果,苯巴比妥不但可以减轻瘙痒,还有助于夜间入睡,为了预防产后出血,产前可补充维生素k。
>>>>推荐阅读:妊娠胆汁淤积症的发病原因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妊娠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护理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如何护理该疾病会比较了解,对于帮助大家做好护理工作会比较了解。
2013-10-14 09: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