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诊治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疾病预防的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中老年女性朋友来说,更需要特别关爱自己的乳房健康,远离乳房疾病。如果出现乳腺导管扩张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不可延误。

      注重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以免误诊

      乳腺导管扩张症与乳癌有些地方极相似,只有经冰冻病理切片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但总的情况分析还是有不同之处,乳腺导管扩张症与乳癌相比发病年龄较轻,早期有红、肿、热、痛,乳癌好发部位是外上象限,而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生在乳晕深部,乳癌的桔皮样改变出现晚,乳腺导管扩张症早期出现皮肤粘连,桔皮样改变。


    明确诊治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方法

      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扩张症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乳癌患者,尤其是有桔皮样变的患者85% 可以找到癌细胞。另外要与乳腺结核相鉴别,两者均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但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肉芽肿界限不清楚,中心无干酪样坏死,而结核结节的中心伴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其周围不见扩张的乳腺导管。

      1、本病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本组平均年龄37.59岁,以20~49岁多见,高峰年龄为30~39岁。乳癌则以40~60岁多见,一般病程较长。

      2、炎症型者以非哺乳期哺乳乳晕下或邻近乳晕的乳腺炎乳腺脓肿为特征,常伴乳房疼痛和乳头内陷。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或脓肿比较,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乳房疼痛较轻。切开引流术后有复发脓肿或形成乳瘘的倾向。脓培养有厌氧菌生长。乳腺癌皮肤红肿、疼痛及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推荐阅读:乳腺导管扩张的专业治疗地图

      3、溢液型者的溢液可以从清水样液,淡黄色浆液,浆液血性液至血性液变化,或呈间隙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癌都以血性液为主。乳腺导管造影,导管镜及溢液细菌学检查发现厌氧菌有助于诊断。

      4、混合型者除具溢液型的特征外,伴有的乳晕小包块质韧,结节状,界不清,多有压痛,挤压溢液后包块常不缩小,与管内乳头状瘤不同。

      5、包块型者以慢性炎症性改变为主,伴有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疼痛或包块的压痛,而病侧腋淋巴结增大并不常见。本组16例中3例有淋巴结,占 18.70%。除外单纯乳头溢液的10粒,全组有包块的44例中有腋淋巴结8例,也仅占18.19%。此外,部分病例可有包块大小变化或早期的急性乳腺炎史。乳腺癌一般无包块疼痛及压痛,而常见病侧腋淋巴结增大。[page]

      如何治疗乳腺导管扩张溢液

      女性乳头溢液一般是乳腺导管病症引起的,病症加重溢液的颜色也会随着变化。要知道乳腺导管扩张多少,在什么位置,否则盲目靠药物治疗是没用的。

      乳腺导管扩张症早期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一般多为棕色,少数是血性的;溢液经过化验检查可见有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一般没有瘤细胞。此病多好发于40岁以上的,非哺乳期或者是绝经期的妇女。


    明确诊治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方法

      乳腺肿瘤部分的乳腺肿瘤患者有鲜红或者是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还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肿瘤细胞。

      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癌细胞。45岁~49岁、60岁~64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

      专家谈:如何治疗乳腺导管扩张

      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

      1、乳管切除术:适用于病程早期,乳晕下导管普遍性扩张及乳晕下肿块伴乳头溢液者,其方法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保留乳头,从乳头以下切除所有扩张导管,并楔形切除乳晕下的乳腺肿块组织。

      2、单纯乳腺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广泛,肿块过大,特别是位于乳晕下与皮肤粘连形成窦道者。可行经皮下乳腺全切或乳腺单纯性切除术。

      3、乳腺区段切除术:适用于乳晕下肿块且伴有乳腺导管周围炎者。术中应将此区域所属大导管及肿块周围组织,从乳头起一并切除,以防止术后形成乳晕下囊肿、乳腺瘘管及乳头溢液。

    2013-10-11 15:00:57

乳腺导管扩张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