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时期

      秋天褪去了夏天的热闹,所以人们在秋季总是会莫名的生出一些伤感,外加上个人性格因素,反而会生出更多的悲伤情绪,这也正是抑郁症在秋季高发的原因。如何抵御秋季抑郁症的发生?接下来求医专家将细细为你讲起。

      为什么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秋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临床表现为,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时期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紧张、疲劳和郁闷,加上经济拮据、下岗等因素,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由于抑郁症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处于工作年龄段,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的可自杀而死。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又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抑郁症病人一般是不会主动上医院的,因此,有很大的隐匿性。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回事,是一个程度的量化。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但是抑郁症则不同,它是一种病理心理性的抑郁障碍,与遇到挫折后出现的抑郁情绪完全不同,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产生抑郁情绪,那才是不正常。

      秋季易患抑郁症的人群

      1、性格敏感。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上班很少见太阳以及对寒冷较敏感的人,都易患上冬季抑郁症。据统计,女性逐渐成为秋季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在23%至38%之间,是男性的4倍。原因在于女性天生比男性对天气的变化更敏感。从生理方面来说,冬季一到,女性大脑中的复合胺会因为日照缩短而分泌失常,从而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心理来看,性格内向敏感的女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较低,更容易引起情绪抑郁。

      2、室内工作者。尤其是体质较弱和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这类人通常交际范围小,缺乏人际间的直接交流沟通,容易积累负面情绪;另外对网络的依赖性大,人会不自觉地自我封闭,与外界脱节,不利于心理健康。

      推荐阅读:抑郁症治疗流程图

      3、工作压力大的人。秋季释放途径减少,极易积累压力,对本身工作压力就大的人很不利。加上还要面临年关压力,包括工作压力、春运压力、过年压力等,这都是冬季抑郁比其他季节高发的特殊因素。[page]

      预防秋季抑郁的关键点

      抑郁症有其季节特点,因为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所以秋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季节,一般人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而已经有秋季抑郁症的患者则有可能加重病情。

      预防秋季抑郁要做到早点起床,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装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休息片刻。工作上的问题和烦恼,千万不要放在心里,应提出来与上司或同事商量解决;责任心强的人不要过于追求完好,免得身心负荷太重;每日不宜过于劳累,以免患上忧郁症。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时期

      此外,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日常生活中,还要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对于抑郁症来说理性治疗是关键

      目前,人们对于自身精神健康的关注相对比较缺乏。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时,并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是抑郁障碍,也很少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姜涛主任指出,早期心理疏导是预防抑郁症的关键。有一部分抑郁,如轻度抑郁仅仅是一个心理障碍,通过一些心理简单的疏导,比如体育治疗、音乐治疗就可以缓解。但是达到病理性的改变,就必须通过生物性治疗,必须要吃药,如果还是干扛着不接受治疗,病情恶化就可能对生活、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出现自杀情况。

      很多人对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心存担忧而不敢用药,实际上抗抑郁药物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副作用很小。有些抑郁药甚至比抗生素、感冒药的副作用还要小。人们敢吃感冒药和抗生素,却不接受抗抑郁药,完全是由于对抗抑郁药物的不了解。

      相关推荐:抑郁症的自我对症治疗法

      鉴于抑郁症是高复发疾病,姜涛主任指出,抑郁症的治疗需严格听从医嘱,切不可随意停药。据调查,抑郁症患者的首次复发率为50%;发作两次的患者复发率为75%;而发作三次以上者,复发率高达90%,而且复发次数越多,治疗难度就越大。抑郁情况不同,复发概率会有所不同,但是经常性的外界刺激会增加复发风险。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很重要,大部分病人一年内如果不治疗就会出现复发。

    2013-09-25 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