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适应于关节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这对于治愈关节坏死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人工关节置换究竟适应于哪些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为我们带来的介绍。
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不同病症的人工关节有各自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除年迈病人外,人工关节置入后应要求具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的人工关节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而需再次甚至多次施行翻修手术或遗留严重的病残。因此对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特别是年轻病人,应持慎重态度。基本原因是应用于其它治疗 (包括手术)方法难以解决的病例。
[适应证]
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非手术治疗或他种手术治疗无效的,疼痛而功能丧失的关节疾病。不伴疼痛 的活动限制、肢体不等长、X线片提示关节严重病损但无显明临床症状的病人,并不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 指征。
1.关节疼痛
难以控制且明显影响功能的关节疼痛,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主要的适应证。
(1)局部伤病所致的关节疼痛:国内以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关节炎最多,病因包括创伤、发育不良、软组织病变所致的关节表面不平整、关节对合异常、肢体对线不良或关节失稳。
(2)原发生骨关节炎:在欧美国家居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应证的首位,国内统计一般均低于继发性骨关节炎,但仍然是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常见指征。
(3)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其特点是常为多个关节损害、病人年轻和常伴有严重畸形。
手术应在系统性疾病基本获得控制后施行,并正确的结合病人情况安排手术计划。如安排不当,将给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带来困难。由于病人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挛缩和关节畸形,手术难度较高。除轻度挛缩和畸形可在假体置换时一并矫正外,严重的软组织挛缩和畸形均应先行矫正,然后作人工关节置 换术。若期望通过假体置换一期解决,常难达到目的,且将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累及关节的肿瘤 关节及其邻近骨的假体置换,是骨肿瘤保留肢体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前术后常配合化学或放射治疗。术中广泛切除瘤段骨,然后以人工假体重建骨与关节。常使用定制型假体,以满足不同病例需要。
>>>>推荐阅读:介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与费用问题
3.感染性病变 过去均被列为手术禁忌证。近年来将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感染已被控制病例的报告有增多趋势,对化脓性感染也有人在抗生素保护下手术清除病变,充分冲洗后一期行假体置换。因感染失败而作翻修手术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在欧洲有不少一期再置换获得成功的病例,但多数作者仍主张在感 染完全控制后1年以上再行手术。亚洲包括国内已有人在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的同时 ,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page]
[禁忌证]
1.局部或其他部位尚有活动性感染。
2.局部皮肤、软组织和血供条件很差,术后可能导致切口闭合困难或切口部软组织和皮肤坏死者。
3.神经源性关节病。
人工关节置换
4.严重骨质疏松。
5.关节周围肌肉麻痹,难以保持手术后关节稳定或难以完成关节主动活动者。
6.全身情况或伴发疾病使人难以耐受置换手术者。
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一)体位
向患者说明体位对预防脱位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THA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两腿间夹软枕,宜向健侧翻身。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病情观察
常规给予吸氧及床边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每15~30min观察血压、脉搏、呼吸1次,平稳后可改为1~2h/次。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渗血或渗液时应及时更换。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定时挤捏引流管,使其充分引流,正常引流液50~250ml/d,色淡红,若引流量≥300ml/d或色鲜红,应及时告知医师。引流持续2~3天,引流量≤50ml/d可拔管。
(三)疼痛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感切口疼痛,24h内最剧烈,护士应主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指导其深呼吸、看电视等并根据其疼痛程度予以镇痛剂而缓解疼痛,也可由麻醉师留取连硬麻醉管外接镇痛泵,72h拔除。
(四)饮食
手术创伤大,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易消化饮食,必要时输血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合并糖尿病者予糖尿病饮食。
>>>>相关阅读:关于人工关节置换的疑问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人工关节置换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关节疾病的治疗会更加有信心,在治疗时,建议大家一定要乐观,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2013-09-12 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