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会导致患者面色发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应对腹泻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通过药物实现,还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腹泻,那么治疗腹泻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我们带来的介绍。
>>>>相关阅读:谈儿童腹泻的症状以及饮食方法
中医治疗腹泻与其他疾病一样,需分清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1、脾虚泻患者因长期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表现为饮食减少,四肢乏力,大便时稀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大便次数就明显增加。用药:服用参苓白术丸。此药中的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具有健脾益气、燥湿止泻的功效。
2、肾虚泻患者因长期肾虚所致,表现为每天黎明前后肚脐周围疼痛,随即腹胀、肠鸣而泻,泻后则安,俗称五更泻用药:服用四神丸。此药中的补骨脂、肉苁蓉、吴茱萸、五味子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
3、湿热泻患者因夏令暑湿伤及胃肠,消化不良发生腹泻,表现为烦热口渴,腹痛尿黄,泻下急迫,粪色酱褐恶臭,肛门灼热。用药:服用葛根芩连片或丸。此药中的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透表、止泻止痢的功效。
4、伤食泻患者因饮食不节,贪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表现为胃脘胀满,恶心反酸,腹痛肠鸣,泻后痛减,粪中杂有不消化食物。用药:服用加味保和丸。此药中的山楂、神曲、麦芽、厚朴、枳实等具有理气和中、导滞止泻、开胃消食的功效。
5、寒湿泻患者因寒湿侵袭胃肠或吃了生冷不洁的食物所致,表现为突发腹泻,大便清稀或如水,腹部胀痛,肠鸣恶心,不思饮食,甚至发热头晕,四肢酸痛。用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丸。此药中的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大腹皮等具有解表化湿、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的功效。
生活中的食疗方法
1、圆肉生姜汤每次用龙眼肉15—20克,生姜3—5克,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煮汤服用,每天1次。有温中散寒、益气血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久泻。
2、党参炒米茶每次用党参20克,炒米30克,加水4—5碗,煎至1碗半,代茶饮,隔天1次。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效。适用于脾虚之久泻者。[page]
3、芡实百合粥每次用芡实、百合、大米各50克,加水煮粥,盐调味食之。有健脾益胃之效。适用于治疗黎明泄泻。
4、莲肉蜂蜜饮每次用莲肉15克蒸熟,细嚼,蜂蜜1汤匙调温开水送阴,每天1—2次。有健脾补胃、益气和中等功效。民间以治疗黎明泄泻。
5、木耳糖水每天用黑木耳6—10克,洗净加水煮熟,白糖适量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健脾益气及补血之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者。
6、荔肉大枣汤每次用荔枝肉30—50克、大枣10枚,加水适量煮汤,每天1次饮用,有健脾养血、补气和中之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寒之久泻。
7、党参圆肉煎每次用党参15克、龙眼肉15克、白术10克,水适量煎服,隔天或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等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者。
8、陈火腿汤用火腿脚爪100克,加水适量炖2小时,调味,1天分2次食用。有补脾益胃散寒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之久泻等症。
9、莲肉米汤饮每次用陈莲肉10—15粒,细嚼,米汤送服,每天2次。有健脾益肾、补中和胃之功效。适用于脾虚久痢者。
10、荔枝淮山莲子粥每次用荔枝干10个、山药15克、莲子10克、大枣10枚、大米适量,加水煮成粥,调味食之,每天1次。有健脾益气、调中和胃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之久泻。
多吃一些流食,比如浓米汤、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汤、淡茶、过滤后的果汁等;情况好转后再吃一些半流食,如挂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但是,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虽不含食物纤维,但能在肠道中增加残渣,让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温度也不宜过冷,否则会引起肠蠕动。
>>>>推荐阅读:关于儿童腹泻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腹泻的治疗方法,大家看完上文,收获应该很大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找到治愈腹泻的妙招。
2013-07-29 14: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