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医治疗黄疸疾病的成功案例

      案例:患儿王某,女,8岁,学生,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厌食,腹胀并呕吐,诊断为“急性胃炎”,予服氟哌酸、胃复安等未效。刻诊:精神差,身目俱黄,自述尿黄、右胸痛。立即查肝功能:谷丙转氛酶200U,血清总胆红素182μmol/L,HBsAg(+)。

      诊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辨证:湿热阻滞,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

      拟基本方加藿香、法夏、生姜各5克,日1剂,小量频服。2剂后呕吐止,精神好转,能进食。上方去藿香、生姜,加金钱草、郁金各10克,日1剂,迭进10剂,诸症消失,肝功能及各项指标均正常告愈。

      清肝利胆消黄汤:

      方药:茵陈、板蓝根、丹参各30克,郁金、五味子、生地黄各20克,炒黄芪、当归、牡丹皮、鸡内金各12克,甘草8克。热重于湿型加栀子、龙胆草各15克,制大黄9克;湿重于热型加茯苓、藿香、白蔻各12克;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砂、通草各15克。

      用法:大枣5枚为药引,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250ml,早、中、晚3次分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化湿,利胆退黄。

      案例:田某,女,23岁,农民,乏力半个月,尿黄、眼黄4d来诊。

      刻下症见:身目俱黄,黄而鲜明如橘子色,尿色赤黄,纳呆、恶心、呕吐,身疲乏力,苔黄腻,脉弦。

      尿常规:尿胆素(++),尿胆原(+);

      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105μmol/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6U,谷丙转氨酶424U,抗-HAV阳性;

      B型超声提示:肝实质弥漫性损伤。

      诊断:黄疸(阳黄);

      西医: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

      给予上方煎汤口服,每日3次,7天后见效,20天后复查尿常规、肝功能正常,临床治愈出院。

    2013-07-20 14: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