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脱毒期。强制隔离戒毒学员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后,从一个相对松散自由的环境到相对封闭的场所,面临着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阶段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比较大,并引发焦虑、抑郁、怨恨等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个阶段学员的心理状况,我们制定了如下心理矫治措施。
(1)心理健康测试。在学员入所三至四周后,由教育科心理咨询师对入所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量表为SCL-90,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躯体、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等十个因素类型。测试完成后为每名学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心理咨询室统一保管。通过对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进行基本的登记,并对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气质、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重要依据。
戒毒期间心理辅导
(2)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将测试数据异常的强戒学员归类,由教育科心理咨询师专职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我所在民警当中培训了一批心理咨询师,各大队至少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他们通过观察和了解,对刚入所时产生对环境不适、焦虑、抑郁的学员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适用面广、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等特点,我们对入所学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的重点内容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等等。
(3)入所心理调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到矫治场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针对此特点,我所专门为新入所的学员开展心理调试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及消除怨恨的心灵毒素的方法,让强戒学员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处理好与其他学员的关系,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
(二)康复期。吸毒人员在进入劳教场所一段时间后,已经基本适应了场所的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在戒治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和学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因为强
制隔离戒毒产生家庭问题。而在这个时期,戒毒人员在生理了戒断了毒瘾,进入了巩固阶段,好的心理状态和戒毒的方式对他们尤为重要,针对这个时期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展开了如下工作。
(1)课堂教育。根据司法部劳教(戒毒局)对心理矫治工作的统一要求,我们使用由司法部统编的《放飞心灵》这一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我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9月,共分七章、三十课时,每周一由所里的专职教师统一讲授。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知识的初步介绍,教育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努力克服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总之,开展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是变被动为主动,防范于未然,使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2)团体心理辅导。加大团体心理辅导力度,团体辅导每月开展一次。由于社会、家庭对戒毒人员的负性评价和戒毒学员个性生理、心理因素,导致他们要比正常人心理敏感度高,情绪波动大,我们运用心理学的淡化、平衡、疏导、宣泄、情境参与等方法适时对戒毒学员进行干预。我们尝试多种辅导方式,比如:提高自信心和对他人信任能力方面的“信任盲行”等;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方面的“情绪ABC”等;
改变价值观方面的“价值观拍卖”等等,这些新的尝试大大改变了戒毒人员的心理面貌,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3)心理脱瘾训练。首先,心理咨询师通过编演小品、心理剧让学员在模拟的情景当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其中我所编演的情景剧《回家》讲述了解教回家的人员遇到昔日的“毒友”、儿时的朋友及回家后与亲人的互动的故事,学员们通过交换角色,切实的体会到各种角色不同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师在情景剧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学员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出所后的各种高危情景,在学员中产生了极大地反响;其次,观看《毒品的危害》视频毒品、吸毒实景等再现形式,组织学员静坐自省。我所通过搜集电视、互联网等信息视频,将毒品的种类、吸毒后对大脑神经等机能的损坏及对家庭的危害等内容融合起来,制成流畅的教育内容,组织学员观看。在观看过后,引导学员静坐自省,学员们纷纷谈到自己对吸毒的看法及对毒品危害新的认识并掌握了摆脱对毒品心理依赖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技能。
(4)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我所使用的是行为治疗法中的厌恶疗法,重点是帮助戒毒人员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首先,让十位学员围坐在一起,让他们看一组有关毒品种类的图片,并将吸毒的欲望分为1-5个层次,
看后让学员叙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欲望在哪个层次,如果欲望高,则对学员实施惩罚。随着图片刺激强度的增加,对学员的惩罚也愈来愈高,由此形成了刺激——惩罚机制。
2013-07-17 09: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