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癫痫的症状分类有哪些

      小儿癫痫的症状分类有哪些(一)


    小儿癫痫的症状分类有哪些

      大多数癫痫患儿均以前述某种发作类型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全身性发作中,以原发或继发性强直—阵挛发作、或阵挛性发作最常见。局灶性发作中以局灶性运动和复杂局灶性发作居多,后者又称颞叶癫痫。部分患儿因具有一组相同发作症状与体征,同属于某种特殊癫痫综合征,在治疗和预后的估计上有其特殊性。为此,国际抗癫痫联盟于1989年进一步提出了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具体内容可参阅神经科专业书籍。以下介绍儿科常见的几种癫痫综合征:

      中央颞区棘波

      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癫痫综合征,占小儿时期癫痫的15~20%。约30%患者有类似家族史。多数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低且有年龄依赖性。通常2—14岁间发病,9~10岁为高峰,男略多于女。3/4的发作在入睡后不久及睡醒前。发作大多起始于口面部,呈局灶性发作,如唾液增多、喉头发声、不能主动发声或言语、以及面部抽搐等,但很快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伴意识丧失,此时才被家人发现,因此经常被描述为全身性抽搐。体检无异常。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在中央区和颞中区可见棘、尖波或棘—慢复合波,一侧、两侧或交替出现,30%的患儿仅在睡眠记录中出现异常。本病预后良好,药物易于控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大多在15~19岁前停止发作,但不到2%的病例可能继续癫痫发作。

      11岁半男性浅睡中记录。患儿近一月来多次入睡后不久突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无论清醒或浅睡记录中,右中央和右颞中区均可见110-280uV棘、尖波爆发(如箭头所示),睡眠中更频繁,清醒EEG背景活动正常。

      儿童失神癫痫

      大多于3~13岁间发病,6~7岁为高峰,近2/3为女孩,有明显遗传倾向。表现为频繁的失神发作,日数次甚至上百次。每次发作数秒钟,不超过30秒,因而不跌倒,也无明显体位改变。患儿对发作中情况不能回忆,无头痛、嗜睡等发作后症状,体格检查无异常。EEG为特征性全部性3142棘—慢复合波爆发,过度换气常可诱发特征EEG爆发图形和临床发作。药物易于控制,预后大多良好。

      8岁男性,近3月来经常短暂双目凝视失神,日10余次,但从无跌倒。过度换气EEG中爆发全部性3Hz棘—慢复合波,额、颞前区波幅最高。

      婴儿痉挛

      本病以1岁前婴儿期起病(生后4~8月为高峰)、频繁的痉挛发作、特异性高幅失律EEG图形、以及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倒退为其基本临床特征。痉挛发作主要表现为屈曲性、伸展性和混合性三种形式,但以混合性和屈曲性居多。典型屈曲性痉挛发作时,婴儿呈点头哈腰屈(或伸)腿状,伸展性发作时婴儿呈角弓反张样。痉挛多成串地发作,每串连续数次或数十次,动作急速,可伴有婴儿哭叫。常于思睡和匙醒期加重。高幅失律EEG图形。

      对本病诊断有价值,在不同步不对称,并有爆发抑制交替倾向的高波幅慢波背景活动中,混有不规则的、多灶性棘、尖与多棘慢波爆发。睡眠记录更易获得典型高幅失律图形。

    推荐阅读:<<<小儿癫痫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page]

      小儿癫痫的症状分类有哪些(二)


    小儿癫痫的症状分类有哪些

      其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隐原性和症状性两大类。后者是指发病前已有宫内、围产期或生后脑损伤证据,如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异常神经系统体征或头颅影像学改变等,治疗效果差,80%以上存在遗留智力低下危险。约20%的婴儿痉挛病例属隐原性,病前无脑损伤证据可寻,若早期治疗,40%患儿可望基本正常的智能和运动发育。

      5个月女婴,患婴儿痉挛。在不同步不对称,并有爆发抑制交替倾向的高波幅慢波背景中,混有不规则的、多灶性棘、尖与多棘慢波爆发

      Lennox—Gastaut综合征

      本综合征以儿童期(1—8岁)起病、频繁而多样的发作形式、慢—棘慢(<3Hz)复合波EEG、以及智力运动发育倒退为基本特征。25%以上有婴儿痉挛病史。患儿每天同时有多种形式发作,其中以强直性最多见,次为肌阵挛或失张力发作,还可有强直—阵挛、不典型失神等。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较清醒时有更频繁发作。多数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倒退。

      EEG显示在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上重叠1.5~2.5H2慢—棘慢复合波。治疗困难,1/3以上患儿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无效,是儿童期一种主要难治性癫痫。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

      近年,国际多数学者建议不再把热性惊厥({ebrileseizures,FS)诊断为癫痫,但认定存在一种早期与一般FS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儿童期常见癫痫综合征GEFS+。然而,与一般FS不同,GEFS+患儿于6岁后继续有频繁的、伴发热或无热的痫性发作,总发作次数超过一般FS,甚至可达数十次(2~100多次)。

      2岁半女婴,半年来频繁多种形式癫痫混合发作,日达10余次。EEG示清醒异常慢波背景活动,左半球为主频繁爆发2.5Hz多棘—慢复合波(如箭头所示)。小于3Hz的慢棘—慢复合波为本病的EEG特征GEFS+常有癫痫或FS家族史,一个家族中可有多种发作形式,多数仅表现为一般FS,但部分于6岁后继续频繁的FS(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称为FS十。较少见的发作类型包括FS+伴失神发作、FS+伴肌阵挛发作和FS+伴失张力发作等。最近有报告FS+伴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痫(MAE)和FS+伴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SMEl)者。除后两者外,GEFS+一般呈良性经过,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大多在25岁前或儿童后期停止发作。GEFS+的发生受遗传因素影响,一些人根据家系分析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不完全外显率,导致了临床各种表型。但有学者主张为复杂性多基因遗传,以此解释GEFS’的表型异质性。近年初步锁定本病的两个基因座分别在19q和2q上,预测近期还会有其他新的基因位点被发现。

    推荐阅读:<<<避免颅内感染才能预防小儿脑瘫疾病

    2013-06-09 16:17:12

小儿颅内感染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