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的分类以及去除方法
胎记是新生儿身上独有的记号,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婴儿较明显部位的胎记,其颜色和类型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胎记如果长在婴儿身体不明显的部位,父母也不会太在意,不过若是长在脸上等部位,那就是一个非常影响美观的问题了。
婴儿胎记颜色和类型
1、红色胎记
葡萄酒色斑、草莓样血管瘤、焰色痣。
2、青色胎记
太田母斑、蒙古斑、青色母斑、伊藤母斑。
3、紫色胎记
海绵样血管瘤、皮肤静脉瘤。
4、肤色胎记
此种颜色的婴儿胎记为皮脂母斑、表皮母斑、结缔组织痣。
胎记的分类以及去除方法
5、褐色胎记
贝克氏母斑的婴儿胎记、咖啡牛奶斑。
6、黑色胎记
黑色素细胞痣、兽皮样黑痣、斑痣等婴儿胎记、先天毛发性黑色素母斑。
色素性“胎记”,由真皮内细胞内特殊色素积聚沉着形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真皮内细胞沉积的色素逐渐减少,大约2岁左右,此类“胎记”即大多完全消失,也有少数色素斑可部分地保留终身。它不会给身体健康和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对于部位隐蔽,不影响外观的色素斑,不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page]
血管性“胎记”,又称之为血管瘤,是由胚胎时期残留的毛细血管生长而来,多数出生时即存在。血管瘤并非真正肿瘤,其种类很多,表现不一。
1.毛细血管瘤 早期与红色“胎记”外表相似,但大多数于婴儿生后半个月左右出现,生后6个月内生长迅速。高出皮肤0.3~0.5厘米,呈紫红色,逐渐变成鲜红色。2~3岁时大部分吸收。到学龄期可完全消退。
胎记的分类以及去除方法
2.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大小及形状不规则,由扩张的血管窦和充满血流的腔隙形成,外观似海绵状。不仅见于皮肤,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有时体积很大而且深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层。
3.蔓状血管瘤 是由动脉、静脉互相沟通而形成的血管瘤,比较少见。
4.鲜红斑痣 扁平而不突出皮肤,用手指按压后褪色。当孩子哭闹、吃奶、叫喊时,由于面部充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下斑块可更为明显或复出。鲜红斑痣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它很少扩大,但除少数可自然消退外,大多会保留终身。它对身体多无妨碍,一般毋需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应由医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病变种类及发生部位确定。除发展迅速或生长部位比较特殊外,通常宜先观察一个阶段,再作处理。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冷冻、激光、及硬化剂注射,也可用放射性磷、放射性锶敷贴于肿物表面及手术切除等。一般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高,且不留下痕迹。
2013-06-07 15:44:13